文/王小兰
有网友说:“成长,永远是女性最好的归宿”。深以为然。
近日,我在《文学七日谈》一书中,看到了文学作品里,有关于女性的成长。
《文学七日谈》是由作家梁永安老师,和普通读者刘盟赟之间的谈话。他们选取了七部西方经典小说,从各自不同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进行多方面深入交谈。
经过他们的详细剖析,我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各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成长。
1,《堂吉诃德》:强封闭的女性文化
在中世纪的骑士文化里,骑士阶层的梦中情人大多是有夫之妇的贵妇人。《堂吉诃德》中杜尔西内娅就是堂吉诃德的女神。
女性文化在中世纪具有强封闭性。当时,男女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女性是一个长期被压制的主体,没有话语权,悲剧感强。
因为阶层差距特别大,所以在小说中,女性要么是贵族或有钱人家的女儿,要么就是仆人和村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的女性,难以得到所谓的成长。
2,《十日谈》:得以解放的女性文化
薄伽丘的《十日谈》对于女性的解放进行了特别的描写,这是一种再原始化的过程。
历史上的女性,是个一无所有的群体,没有财产和权利。随后,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女性从一无所有,开始变得无所畏惧。
拉康认为女性是一种流体,类似于游牧生活。这时的女性生活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环境里,当男性外出狩猎时,女性承担了主要工作,所以她们具有很强的优势。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人会让女儿受到与儿子同样的教育。所以,受过教育的女性在追求个性,与突出特色时有可能会超过男性。
《十日谈》的故事中,男女人数比是三比七,由此可见,女性具有重要的地位。
那时有许多女性都受到了教育,她们能够走出“深闺”,靠自身劳动挣钱,从而获得话语权,地位也不断提高。
3,《傲慢与偏见》:开始写作的女性文化
十八世纪末,中产阶级女性开始写作了。
在当时,女性们会聚在一起写文章、谈话、翻译经典作品。而简·奥斯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剧照,侵删那时的社会,能够留给女性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少之又少。生活把女性禁锢在了家庭当中,为此她们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可以阅读和写作。
在奥斯丁的时代里,女性的地位是由父亲和丈夫的地位所决定的。她们对于婚姻和爱情都没有自主权,所以迫于现实的无奈,有许多终身未婚的女性。
也是因此,她们的成长必须靠自己。好在她们找到了生活的出口,利用阅读和写作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除了上述三部小说之外,《文学七日谈》一书中其余的作品也都提到了女性的成长。
由此可见,无论身处哪个时代背景下,成长都是所有女性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做不断成长的女子,而不是做“深闺”中的女子。
女性在现今的生活中,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该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