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教师的建议》第43条“怎样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看到这个题目,我有两个追问:1.现在的学生是否愿意好好学习?2.我们在学生时代愿意好好学习吗?先来说说第一点,现在的学生自发自觉地好好学习的学生简直是百里挑一,绝大部分孩子是不愿意好好学习的,是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习的。再来看看第二点,我们读书时代,是想好好读书的,最大的刺激物是父母赋予自己脑力劳动以人情味,看到父母那么辛苦地劳作,为了整个家庭,为了我们能安心上学,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要好好读书的愿望。特别是家庭贫困或父母有疾病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更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我应当好好学习,我妈妈有心脏病”,如果考试成绩差了,自己就会很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我们学校一年级就有一个孩子,从开学到现在已有两个月了,每天到校她就要哭一节课,不肯进教室,老师怎么劝,怎么哄都没用,有时候进了教室,也是坐在那里发呆,更别谈写作业了。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这里面可能有几种原因,一种可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一种可能是老师上课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不喜欢听。另一种就是孩子从小对学习没有刻意练习,拿到书本没有一点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么家庭和学校之间就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李镇西老师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条班训:“让周围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这句话就把教育的本质体现出来了,每个孩子都为他人着想,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超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会不爱学习吗?
要想让孩子愿意学习,父母要多读书多学习,抓住教育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正确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儿童入学前,积极培养他的学习意识,培养他对学习的专注力。孩子在入学以后,要抓好孩子的核心素养,性格培养、沟通能力、幸福感,只有让孩子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学习,孩子才能拥有正常的心态。
学校里,老师要如何来指导孩子的学习呢?我觉得要从两方面去指导:1.教师要靠个人魅力来感染和引导孩子。2.及时记录与孩子成长的足迹,并及时把它反馈给家长,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老师在学校不要把知识倒灌给学生,少一点机械式作业的抄写,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氛围里学习,打造润泽的教室,有温度的教室,不要把分数看成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学校的功利化学习不要太多,不要把分数当作一种丈量学生的尺度,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当孩子的分数下降了,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当学校教育过于追求分数时,家庭教育就要去平衡,让孩子在家庭里的时间能够充分地轻松起来。要让孩子愿意学习,归结起来,还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保持孩子内心想成为好人的愿望和火花,良性的教育学循环是孩子喜爱学习的试金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