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FM是一款音乐类APP,产品定位是个性化音乐收听工具。这个定位真是一点儿都不意外,现在手机里的哪款APP不是智能推荐?本来只是作为竞品中的一个下载到手机里,却在第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它的首页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地图。把玩了一番后,发现豆瓣FM很文艺,在如此强调社交、共享的时代,豆瓣FM却是一个人的音乐世界。它的首页地图设计很有趣、功能更是简化到极致。
一、第一眼的引力——艺术家地图
如图所见,这便是豆瓣FM的首页。映入眼帘的不是预想中的Banner图与顶部导航栏,而是写着歌手或乐队名字的艺术家地图。
艺术家地图艺术家地图是根据全球音乐人之间的群聚关系绘制而成的区域划分图,比如欧美圈、日韩圈、国语圈……又比如摇滚圈、流行圈……每个音乐人根据各自的音乐属性分布在地图上。点击定位至某一位音乐人(如周杰伦)后,地图上形成以会该音乐人为中心的发散线条,以连接至其他相似音乐人或关联音乐人。这个功能的本质是相似推荐,但形式十分新颖。
另外,在艺术家地图之上,可以叠加“我的地图”。“我的地图”则是根据用户音乐收听行为生成的热力图,展示用户的音乐偏好。这与每年各大APP的年末总结报告如出一辙,而豆瓣FM是实时展示。好像一本旅游日志一样,看到自己的足迹所到之处,去开疆扩土。(我刚刚使用豆瓣FM,所以还没有生成热力图,下图是APPstore的截图)
我的地图:音乐收听轨迹记录二、简化到极致的功能
与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以及QQ音乐等一众音乐APP相比,豆瓣FM的功能显得十分轻量。在这里用户只是听歌,没有MV,没有歌曲评论,没有音乐资讯,甚至没有播放列表,也没法播放上一曲。你要做的也很简单:选择一个电台或是歌单,播放;喜欢就收藏,不喜欢就删除。
1、功能架构
豆瓣FM的核心功能是个性化推荐音乐,没有辅助功能。电台设置了不同分类,【私人电台】是根据用户爱好生成的智能推荐电台,因人而异;【豆瓣精选】是官方运营电台,统一设定;【分类电台】则包含了根据大众分类标准设定的电台,比如使用场景、音乐类型等;【我的红心】是用户收藏过的歌曲。
豆瓣FM-功能架构2、极简功能的背后
为什么它要如此简单?它又有什么竞争力呢?简单思考了几个方面因素:
(1)豆瓣APP音乐板块的功能延伸
从豆瓣本身的定位说起,豆瓣是一个很文艺的社区网站,其用户群体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他们在豆瓣讨论电影、图书、音乐,给自己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这是豆瓣的基因,这么看来豆瓣FM很好地继承了它的家族特性。
众多豆油对音乐的讨论自然是基于听音乐的基础之上,拥有大量用户音乐喜好数据的豆瓣可以说有很大的优势。对于用户而言,一个更懂得自己品位的音乐APP显然是不错选择,于是豆瓣FM作为豆瓣APP音乐板块的延伸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2)独特定位,减少市场正面竞争
如今,QQ音乐、酷狗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可以说是音乐类APP的四大巨头。它们各自的体量也越来越大,在歌曲的基础上不断加入了评论、视频、音乐资讯、有声书、电台节目、社交动态、甚至录歌板块(酷狗)。豆瓣FM本身的产品定位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生态,它只是帮你找到你爱的歌,静静地放给你听,用户也不用纠结于听哪个歌单。简单纯粹是它的特色,也能够牢牢地圈住一波粉丝,同时也给了豆瓣FM与其他音乐产品和平共存的空间。
(3)纯歌曲模式带来的沉浸感
不会被自动滚动的banner吸引视线,不会本来想听歌却翻了半天网友评论……人就是这么容易被带跑偏。少了各种干扰的豆瓣FM确实可以带给用户纯粹的音乐沉浸感。更为特别的是,豆瓣FM的电台组成模式,除了特定的大众分类之外,它还具备以音乐人、以单曲为关联的电台播放模式。将音乐与音乐人织就成一张大网,让用户好好享受。(这一部分将在下文第三部分中的“信息组织模式”详述。)
三、合理的产品组织形式
1、层级结构
乍看,豆瓣FM的层级结构好像十分独特,但其实仍遵循着通用的模式,不会给用户带来过多的认知困扰。
由于豆瓣FM将艺术家地图设计作为固定首页展示,使豆瓣FM的主要产品层级多了一层。如下图所示,豆瓣FM产品层级从下到上分别为:底层地图、内容面板、播放面板、抽屉导航。其实是比常见的音乐APP(如网易云音乐Android版)层级多了一个底层,内容面板也由固定位置变为可收起展开的模式。
层级结构对比:豆瓣FM与网易云音乐用户可通过上滑下拉或者点击内容面板的方式,调整内容面板在屏幕的展示面积。内容面板最大化时,交互操作与网易云音乐无异,即可返回或关闭当前页面。
内容面板的三种状态位置2、信息组织方式
豆瓣FM中歌曲可能以4种组织形式出现:电台、歌单、唱片、音乐人曲库,这与其他APP的歌曲组织形式一致,也是典型的信息分面结构,即同一子元素可以从属于多个父元素。
比较特别的是,在豆瓣FM中“相似推荐”功能以“某某系电台”的方式呈现,包括以某一歌曲为中心发散出相似歌曲的“某某歌曲系电台”,和以某个音乐人为中心发散出相似歌曲的“某某音乐人系电台”。后者的推荐播放模式是其他音乐类APP不具备的特色功能。
相似推荐电台四、挑一点儿小毛病
把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体验不那么好的地方,那就不客气地写下来啦。
1、内容面板的交互逻辑
内容面板上只有两个操作按钮:返回与关闭。返回按钮是动作流返回,即按照动作路径返回上一页面。关闭按钮是直接回到初始页,但同时整个面板就会收到底部,露出艺术家地图,而我只是想一次性回到初始页,于是我不得不每次又把内容面板拉回来。
内容面板关闭按钮逻辑期望看到中的内容面板,结果每次回到艺术家地图,很容易让人将不爽的体验直接归咎于艺术家地图。我也在应用商店下的评论中看到老用户吐槽,建议撤掉地图。我确实是因为首页的艺术家地图而眼前一亮,也才有兴趣了解这款APP,我想这个锅不能让地图背。
或许可以改为这样:内容面板未在初始状态时点击关闭按钮时,内容面板恢复初始状态;内容面板处于初始状态时,点击关闭按钮收起面板。
另外,上拉面板时有效区域比较窄。当内容面板处于如下图位置时,时常会直接滚动页面而没有上拉面板,这也很不爽。
内容面板上拉区域2、红心电台跳转逻辑
当前逻辑中,用户通过【抽屉导航】中的“我的红心歌曲”和【内容面板】中的“我的红心”都可到达用户收藏的歌曲列表,然后再选择播放。前者的到达路径与“我收藏的歌单”等功能保持一致,没有问题。但后者与“私人电台”“豆瓣精选”两个点击即播放的功能并列,相似功能名称下的跳转逻辑却不一致,会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和操作不便。
红心电台跳转逻辑3、关于播放列表与歌曲进度
豆瓣FM的电台没有播放列表,也没法更改歌曲播放进度。这两个很常见的,甚至说是音乐APP的基础功能的缺失,我很是不解。这样直接降低了用户对产品的控制感,错过收藏就找不到那首歌了,真的要这么佛性随缘吗?产品slogan是“与喜欢的音乐不期而遇”,然后却发现“与喜欢的音乐擦肩而过”……
五、结束语
我还是蛮喜欢豆瓣FM的,毕竟第一印象是极好的,我也真的喜欢它的“某某音乐人”系电台,遇到一首喜欢的新歌也还是会惊喜。据说,豆瓣FM的推荐很准,所以我决定训练一下。(P.S.我已经放弃了网易云的每日推荐,你永远不知道你突发奇想听了几首歌后,云村会让你拥有什么样的歌单……)
有新想法再来更新~新手拙作,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