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别人转发一些孩子写的诗,那些诗句纯净,充满想象力,像一颗颗圆石子在清水里,毫无渣滓。我又想起以前在幼儿园工作,有个妈妈把她女儿口述的诗记录下来,文字纯真烂漫,很有意思。
可当年我呢?小学时在古板的语文课上,在古板的语文老师古板的目光阴影下,我们在战战兢兢地写着古板的作文。面对着作文纸,个个挠腮抓耳,皱着眉咬着笔,在座位上一副苦大深仇的样子,颤颤巍巍要动笔,又停滞了。佛家说:“诸漏皆苦。”就是形容这一群写作文的小学生的心绪的。
有一回,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我的父亲”,又跟我们强调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美好品质。美好品质?这得琢磨,哎呀,当时还没出来“八荣八耻”,不然那八点可以逐个套。不过搜索枯肠,我还是想出了一些真正的美好品质:舍己为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天哪,我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四字成语,心里窃喜。脑海里涌现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先烈、武侠电视剧里的郭靖萧峰以及咸蛋超人奥特曼等等,想起他们的丰功伟绩,江山如此多娇哪!他们身上都是有硬邦邦的美好品质的。
我回过神,扣题想到我老爸,可这些四字成语都套不到我老爸身上呀,他太平凡了。要“突出”美好品质,肯定轰烈一些的事件,可我老爸是一个安静不生事的人呀。我简直有点怨我老爸了,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父亲,居然没有为儿子的作文提供一点儿素材……没办法,算了,干脆找一个突出美好品质的事情往老爸身上套。对了,见义勇为!我想了一圈,好像生活周围也挺少发生见义勇为的事情。……有了,跳到河里救落水的孩子,这就挺见义勇为的,况且我老爸水性也挺好的。
于是我就戏精上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老爸救落水儿童的事情。可惜,文笔太差,这个事情经过写得太干涩,简直有点对不住老爸,没有“突出”老爸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最后,作文的评分也不高。
还有一回,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的同学”。有个同学居然写我——《拾金不昧的小鸿》,我拾金不昧?我的觉悟有这么高?我使劲回想,好像以前没捡到过钱呀,他什么时候看到的?!你不能由于我上学期拿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你不能由于我长着一张正直的脸蛋,就“诬陷”我拾金不昧。那不该呀。我倒是上学路上经常幻想着捡到一沓人民币然后去买零食。你这样写我,以后我要真的捡到钱,都不知该去买零食还是拿去上交了。
小学生常常写作文撒谎,杜撰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之类的事情。我想,这是由于课本教材里的很多文章都在赤裸生硬地去宣扬道德,去说教;而老师也特别喜欢把这类抽象的大道理从具体事件中拎出来,想要加深学生的印象。
但孩子需要的是内在的道德感,这源自心灵的强烈体验,是一个过程,是内在的一种隐秘“包装”,而不是知性上的确认。这种知性确认是直捷的,但不是有效而深潜入心的。
孩子容易用这知性上的抽象认知去套生活中的事件,但这类事件在生活中往往是稀缺的,他们只好去杜撰,造成无味的撒谎。
况且这种道德教育造成的后果是,只关注到行为本身。而善,不源自行为本身,而是行为的动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