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听了两位教学能手的公开课,一节是化学钠,一节是政治课经济生活,具体内容听不大懂本来也没打算能听懂,就是想看看学校隆重推出的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是什么流程,他们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的。事实上我的目标也达成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王老师一直教学成绩突出,并且深得学生喜爱。除了她善于沟通等性格特征外,我觉得这其中一定有其他特别的原因,我希望能从课堂里找到蛛丝马迹。一节钠的复习,她用十分钟的时间演示实验,咨询了旁边的化学老师,王老师选择能反应钠的性质的几个典型的实验。这种设计取巧,对于C班相对落后且又是下午容易犯困的学生而言,吸引了注意力,切实发挥了导入效果。学习目标和本节框架的展示帮助学生清晰本节课学习结果和路径,心中有数,同时回忆钠些事,高考钠些事等这种谐音描述内容,有趣生动。基础知识回顾精选了28道判断题,下面几个环节分别设计有选择,填空题,基本采用个别提问,学生讲解的方式,有效避免滥竽充数的问题。课后,自评和他评中,“针对C班我设计内容基础”和“不怕麻烦,对钠知识点归类整理”两个印象深刻的评价。由此,我想到:优秀的成绩来自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对本学科持续深入思考总结,反复思考学生问题,创新地解决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问题。一点困惑是:十分钟的实验是否有必要?课前学案怎么合理安排完成?与之前想象不同,她的课堂活跃度并不高,语言表达仍是缺乏感染力,那么她获得学生认可的原因何在?
秦老师是资深政治老师,严厉,雷厉风行。其实我一直没怎么听懂,有几处她渗透了地摊,最新电影八百等刚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随后学生的反应,习题的引入和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的讲解旋即浇灭那星星的兴趣。所以整体印象她很卖力,准备这节公开课花了不少心思,认真地告诉学生高考会考什么,怎么考,我们要怎么应对,语气坚定,态度诚恳。作为听众,我做好了备考的准备,却难以产生知识的认同及深入的理解。当他问学生有没有看电影八百时,有部分学生兴致高涨回“没有”,紧接着他解释等大休了,大家可以看看,学生已然没了声音,我估计很多人对大休没希望,即使有还有更有趣的事要做,所以根本无法引发共鸣,她其实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引入八百电影的热度的材料,或许学生更容易被代入。当然自己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在考什么,怎么考,答题方法和规范,可以少说一点应该,而用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思考,自己感悟归纳,学生实在有困难时,抛出自己的方法给学生分享,平时多注意对应训练指导。这是不是“润物细无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