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37823/611460d9cc2e6555.jpg)
这段时间在读朱智贤先生的《儿童心理学》,这是一本师范的教材,也是一本二手书,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还是挺高的。
一直以来都很好奇,为什么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总是好得不动声色,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却总是“坏”得有凭有据,这是令我非常迷茫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有分不开的关系,但这个“家庭教育”太笼统了,在生活中太难具体实施了。
在读《儿童心理学》的时候,我经常会回忆到小谢刚入学的那会儿,其实他刚刚入学的时候,对所有科目都是充满了兴趣的,之所以后来不喜欢英语,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对英语引起重视,然后就是我毛燥的性格影响了他学习的心态,他也和我一样,有点急功近利。
这次由于老师要出去学习,他们放了三天假,第一天我上班,他在家里玩了一天,第二天因为理发的事情,我们母子对峙到深夜,第三天说是我不尊重他不写作业,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开始写作业,结果一张数学试卷在不考试的情况下得了78,满分有十多个。
这么难看的作业虽是预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短短两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语数外三科三天的家庭作业,那数学的准确度能有多高?《儿童心理学》中说,儿童都有向好的想法,但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不稳定的,有时候会明明知道不好,还是忍不住去做,所以,父母和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和监督。
书中还说,教师在班上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不认真听讲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有意注意,这个问题在小谢的英语老师身上已成通病,还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班上的某个调皮的孩子就会和老师玩一节课的“老鹰抓小鸡”,其余的孩子全部坐在那里看热闹。
换言之,这个理论也可以用在家里,我的理解是,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而影响孩子已经形成的整个计划,比如说这次的“理发事件”,我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大张旗鼓地针对他“理发拖沓”的问题,就依他的,让他第二天去理发,免得升级成“我不尊重他”的问题,其实第二天理发也是可以的。
书中说七、八岁的孩子学习的动力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但十二、三岁的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就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了,他们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绝不是一句“你真棒”就可以的,而是父母、老师和他们身边人对他们的认同,这就需要有正确的三观,书中说,如果一个孩子有正确的三观,基本上都是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的。
《儿童心理学》的解说抹去了我对那个78的怒气,于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小谢,如果他超过78那他就是天才了,我还告诉他,他的老师一直认为他是实力派,但经常都不是行动派,他没有说话,我也不能着急收到效果,因为在他青少年成长的路上,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2023.5.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