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九月份的《柳林风声》、十月份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后,十一月份,我又和全班学生一起共读了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一部被后人赞誉为“昆虫的史诗”的世界名著。
较之孩子们的心流体验,为各形各色的昆虫而着迷、而惊喜、而津津乐道,所以热衷其中。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感性理解与认知。
启示一:兴趣,让爱得以持久的原动力
并非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没有受到任何他人的影响,法布尔之于昆虫的热爱完全出自天然的兴趣。在第一章《论祖传》中,他这样写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质。一个远离小伙伴、整日独自幻想着一种乐器的美妙声音的小孩,可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而一个喜欢把面包和苹果酱到处乱抹的小家伙,说不定会成为一位很不错的雕刻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才干更多地源于他那强烈的兴趣爱好。”
由着这份兴趣,儿时的法布尔曾独自登上过家附近的一座山,因为山顶有一片他向往已久的树林,正是在那里,他第一次发现了一只鸟巢。他也常常凝视一座碧绿的池塘,池塘里多样的、不起眼的生命事物又成为了他眼中另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类似以上事例,书中不胜枚举。我想追问的是,这种对于自然与生俱来的好奇以及敢于独立去探索的勇气,在我们如今的孩子身上是否还具备着?如果没有,又是什么让它们消失了呢?是受环境的限制还是当下的教育太过功利所致?当谈到孩子的“兴趣”,我们总喜欢把说、演、唱、读、写、算等一系列实则属于能力的东西归于首位。而绝口不提一个孩子在公园的草丛里找到一只竹叶虫时的欣喜,也常常忽略他想要用心饲养一只蜗牛的坚定。
我同时又想起了生命化教育专家、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在其著作《奶蜜盐》一书中所引用的一个案例:“著名作家林清玄小时候为了看一朵花是怎么开的,在潮湿的地上整整蹲了一下午。母亲看到他这样就哭起来了,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有一股痴傻之气。她并不能理解,一个孩子会因为对大自然感兴趣,一下午坚持做这样一件看似无聊的事情。”张老师也认为“一个人只有爱一件事,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要为它找源头的话,也许就是从孩子对游戏和故事的入戏与痴迷那里开始的。”
回到我们的教室,眼下不爱学习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那种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殆尽了。当老师提问,一年级时的小手如林高高举起人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点名,而到了高段,课堂中沉默不语的人越来越多,事不关己的冷气氛越来越重,且还在不断地呈蔓延之势……
因为信息多元时代,孤立、单一的学科知识加之我们独自作战的授课模式已经提不起孩子的兴趣。而全方位知识结构重组后的综合实践课程又难免会对学校、教师的各种水平形成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即使我们找准了症状也很难对症下药。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在书中,法布尔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我总是喜欢观察动物和植物,喜欢研究花和虫子。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习惯不是受遗传的影响,而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和我对大自然的热爱。”是的,天然的兴趣与持续的热爱可以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多久。作为成人,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如果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孩子的兴趣,能够使之不受外界的伤害,而是顺应天性地朝着良好的态势去发展,那么我们其实是做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启示二:专注,成就了执着者的精神圣地
“毕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与世无争,宁愿整日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昆虫们的喜怒哀乐,也不愿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晚宴。为研究虫子,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宁愿孤独、清苦地走完一生。”这是我在该书的序言部分看到后便不愿再将目光移开的一段文字,忍不住轻轻地读出声来,反复咀嚼,任由其中的每一个字敲打,也叩问着心灵。
“一生只爱一个人”或许是人类对爱情所抱持的最高期冀,执意而又痴情。而对工作、事业或者爱好,又有多少人在力争追求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做好这一件事?专注、持久、投入、日益精进已慢慢成我们品质中的稀缺。排除所有的干扰,抵制住一切诱惑,静心于自己喜欢的一隅,与世无争,忧喜随意,你是否能够坚守这样的生活?
现实中,我也常常见到有人陷入困顿或苦恼,究其原因竟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终日忙碌,以至于让自己好好思考与反省的片刻也没有,往往在身体的疲惫之后,重又囿于灵魂空虚境地。他们并非不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相反,因为想做的事太多,各种欲望杂念堆砌,无能为力一一深入,最终顾此失彼从而难有成就。而成就感恰是促使一个人葆有持续行动能力的主要内驱与勇气。
法布尔写就《昆虫记》,正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位成功者的执着朝圣之旅。我甚至可以想象,远离尘世、隐身森林的他是有多么愉悦地沉浸在自己与昆虫的世界里。看似一个人的孤单,实则是精神的欢乐场所在。
他倾注了一生的光阴,心无旁骛地观察、研究那些早已被他用文字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的“虫子”,并为它们代言,以优美的笔触将它们一一生动、灵活地呈现在世人眼前,流传百年,直至今天,还会到更久远的未来。而身边那些喜欢昆虫、熟知昆虫甚至在饲养昆虫的孩子们,无一不是读过《昆虫记》的小书迷。
暂且抛开那些令孩子们捧腹的片段如闻所未闻的事件、妙趣横生的叙述,我以为法布尔的执着与专注,才是我们的孩子最该从本书中汲取的营养奶昔。
我常常对孩子们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良师益友,认真去读就会有所收获。《昆虫记》自然也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