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是作家三毛的生日,如果尚在世,如今应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48岁那年,她猝然离世,为她极具戏剧色彩的一生画上了句点。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当是如此。
我们曾多少人在学校偷偷的看三毛的书,在课余时间目不转睛的在三毛的书里看得出神,有时候不上洗手间、不去小卖部都要在课余休息的15分钟里看看三毛的书。
那时候对三毛的故事,对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历历在目,始终对三毛的经历好奇与羡慕。三毛的书好像有魔法一样,让我们始终都不愿放下手中的书。
出社会之后买了三毛的全集十本书,看的最认真的,那肯定是《撒哈拉的故事》了,最后,因为工作变动不在这城市呆了,然后就留了撒哈拉这本书,其他的书都送人了。
去年21年又买了三毛的新版全集11本,当然,我又重新把《撒哈拉的故事》读了一遍,三毛的书总是让人百读不腻,总是看完一遍,还想再来看一遍。

在三毛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世界之大,也感受他人的快乐与痛苦。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旧书店淘书,还淘了三毛两本很早很早之前出的书,很小一本。

她在《温柔的夜》中说到:“我是旅行老手,不会出错,万一飞机出事,亦是命中注定,不必悲伤,人生聚散都是容易,要有大智慧来接受,我对你们,亦有心理预备,所以我们全家都是坚强的人,要有老庄哲学的想法,大而化之,才是天下第一人。 ”
这是她的生死观,冥冥之中,也暗合了她日后主动与世界告别的决定。
荷西的死对三毛是一场劫难。
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又在心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
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这是她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中的叙述,透着让人心疼的感伤。
48年,三毛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灵的自由:没有伪装、没有束缚。最后自缢的决定,或许也是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最终的自由吧。
点个赞 选择你喜欢的,爱你选择的,那才是自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