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上的褚遂良

历史上的褚遂良

作者: 无趣的网虫 | 来源:发表于2024-08-10 07:38 被阅读0次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8年),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唐朝官员、书法家。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隋末时跟随父亲褚亮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唐朝建立后,他归附唐朝,被李世民任命为秦王府的铠曹参军。李世民登基后,褚遂良历任秘书郎、起居郎、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他曾在虞世南去世后,被李世民任命为侍书。

    褚遂良直言进谏,多次向李世民提出重要建议。例如,李世民准备前往泰山封禅时,他因彗星出现而劝谏李世民停止封禅;魏王李泰受宠,李世民以嫡子礼制待他,褚遂良进谏认为太子和诸王应定名分和制度;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他反对立李泰,最终李世民立晋王李治为太子;面对薛延陀请求和亲又反悔一事,他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应遵守誓言答应和亲;高句丽事件中,他也曾劝谏李世民谨慎出兵;莫离支进献白金时,他以臧哀伯劝谏鲁桓公的例子,让李世民不要接受财物,李世民接受了该建议。

    褚遂良是李世民的托孤重臣。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李世民病重,将其与长孙无忌召入宫中,命两人辅佐太子李治,并让褚遂良起草诏书,令李治继位。李治继位后,褚遂良先被封为河南县公,后升为河南郡公,还曾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等职,负责监修国史等。

    然而,在永徽六年(655 年),李治准备废黜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后时,褚遂良坚决反对,他认为王氏出身名门且德行无过,不应废立,甚至将笏板放到殿前台阶上还给李治,并叩头至流血。因李勣进谏称立后是皇帝家事,李治最终废黜王氏,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则被贬为潭州都督,之后又调到桂州担任都督,不久再被贬为爱州刺史。他曾向李治上书陈诉忠诚和冤情,但未被采纳。显庆三年(658 年),褚遂良在爱州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褚遂良逝世后两年多,其生前官爵被夺去,子孙也被发配流放。直到唐弘道元年(683 年),李治逝世,遗诏中才允许褚遂良的子孙后代返回中原。唐神龙元年(705 年),武则天在遗诏中恢复了褚遂良的爵位。神龙政变后,褚遂良被追谥为“文忠”,配享高宗祠庙。

    褚遂良的书法成就颇高,他师从欧阳询、虞世南、史陵等书法家,并继承了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碑刻作品《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书法作品《倪宽传赞》《阴符经》《临〈王献之飞鸟帖〉》《山河帖》《临兰亭序》《家侄帖》《枯树赋》等。他前期的书法作品在保持欧阳询、虞世南书体特色的基础上,吸收隶书笔划风格,结构方正、间架停匀;晚期作品用笔轻灵,收放自如,具有流畅洒脱之感,风格变为妍媚多变和外柔内刚,开创出丰润劲健、宽绰疏朗的特色。他的书法在初唐年间盛行,代表了初唐楷书的一般风貌,在唐代楷书的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唐宋时期楷书和行书的发展,为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在民族思想方面,褚遂良提出“先华夏而后夷狄”,认为应先促进唐朝内部发展,使边疆少数民族不敢侵犯;强调唐王朝应使少数民族畏惧国威,同时用恩德感化他们,使其依附并接受唐朝文化和思想;还重视信义,认为这是立国之本,对少数民族守信可显示中原王朝形象并避免战争。

    后世学者对褚遂良敢于直言进谏、德行崇高的为官经历多有赞扬,其承上启下的书法成就也为人称道。史学家刘昫认为他敢于直言进谏,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是值得敬仰的名臣;宋祁也称赞他作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德行崇高;学者蔡希认为他的字体力透纸背,字体明丽劲健;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更是将他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在褚遂良的一生中,还有一件轶事体现了他在书法鉴别方面的能力。李世民在位时曾广求王羲之真迹,因无人能分辨真伪,只有褚遂良能够详细论述作品的真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的褚遂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tk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