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谭崔」是片面的,我还是更愿意讨论本质,所以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视野来看一看「谭崔」。从下图1你可以看到,谭崔在“横向维度”也大致分成三种,理性,感性,和中性,分别代表了“智力”、“感受力”和“行动力”。
第一种「谭崔」据说是由一个叫「萨绕哈」的开悟者带到西藏的,后来也被称为「无上瑜伽」,单从“无上”这个名字你就会发现隐约有一种微妙的反“高峰”的意思,这就有点象我在前文里曾经用关于“终极”的图形来奉劝你不要追逐“终极”一样。这种「谭崔」是非常讲究理性的,但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哲学家般的思辨,而是非常细小而又平凡的理性,因为我说过谭崔是从小事做起的。西藏其实有很多的「瑜伽」类型的思辨,但「谭崔」的练习可能乍一看会让你不以为然,你以为僧人为什么要画唐卡?造坛城?这些工组是极为枯燥的,也无法让你随心所欲的创作,必须要按照特定的样子以及神圣的比例来打造。而你却不知道它们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从这种细小的理性训练里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对神圣造物的洞察………
第二种「谭崔」是印度教的「谭崔」,也有人把他称作“性力派”,因为这种谭崔不仅注重生活里的小事,而且还很感性,他们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触碰,因为在触碰中他们能够打开灵性的大门,甚至根本不需要发生性器官的结合………
第三种「谭崔」其实就是老子的「道」,是关于行动力的,也可以说是既感性又理性的。而且你也会注意到老子的一生都是在小事与平凡的点滴里度过的。再到后来,「太极」也很大程度地继承了这种平凡、内敛的态度,太极虽然讲究阴阳调和,实际上从更高的层面看,它是偏阴柔的。其实所有的「武术」都可以说是「行动力」的修持,那些比较阳刚的武术你可以看成是「瑜伽」的功夫,而那些比较阴柔的武术你则可以看成是「谭崔」的功夫。
和「瑜伽」一样,「谭崔」不仅涉及“横向维度”,也涉及“垂直维度”,我用阿罗汉的修行来举例(图2):一个阿罗汉虽然已经收割了他的最下级载具,但因为他还在肉身里工作,所以他在「谭崔」的练习过程中还是会从最低的脉轮开始,这是为了确保他曾经的收割是全面而彻底的。相对于练习「瑜伽」的阿罗汉而言,「谭崔」的阿罗汉是保守的,因为我说过,「瑜伽」与「谭崔」一个比较积极,另一个比较被动,「瑜伽」是争取,是求索,而「谭崔」是检验,是确保。所以有些师父说谭崔是在第一个脉轮上下功夫的,这句话严格来说应该表达成:“谭崔是从第一个脉轮开始下工夫的”,因为毕竟它也会上升,只不过是更注重根基,更“接地气”一点。
关于性方面,西藏的确有男女双休,印度也的确有《爱经》,道教还有“房运术”,但它们不仅可以被叫做「谭崔」,也可以被叫做「性瑜伽」。我说过这两者只不过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修行态度而已,其实你不妨注意一下,有些印度人确实也教导「性瑜伽」的。而且双修并不是色情,它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诱惑力,正常得就好象吃饭喝水一样。只有那些被撒旦与路西法污染的人才会对双修深感兴趣,以至于一方要放纵,而另一方要杜绝。双修也更不可能被带到商业市场上进行授课,所谓的灵修课程里教授双修的基本都是冒牌货,故弄玄虚,骗钱骗色的居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