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一切营销体系得以构筑的基石,是一切交易得以达成并持续的前提。
*营销如作战,一支充满了信心和信任的团队是最难被击败的。
*营销链中最脆弱的是什么?是信用。娃哈哈在营销中投入最大的是什么?是信用。
*使娃哈哈在这个世界上得以安身立命的第一个价值观就是诚信,在激烈变幻的转型时期,一切营销理念和模式都会改变,但有一条不会,那就是我们对信用的承诺。
*信用需要时间来建立,同时还需要同样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来巩固。
*一个企业的信用是无须让别人来为你作证的,你只需自己为自己作证。
*商业上的信用关系不是用“滴血为盟”的办法来维系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利益安排机制:不管是谁,其违背信用之所得肯定小于坚守诚信之所得。
宗庆后的规模理念
*一定的生产规模是效益产生的前提。
*在大众消费品领域,行业前三位之后的企业成长机会较少,而要冲进三甲,足够大的制造规模便是第一条保证。
*没有规模,就没有主动权,如果产量对比悬殊,对手一降价,你怎么办?降,没有利润;不降,把市场让给对手。
*把鸡蛋放在自己最熟悉的篮子里。
*一个没有规模空间的产业是一个很难被放大的产业。
*产量与成本存在着一个辩证的关系,产量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其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就会上升。
*规模风险的控制,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因此,规模应该是在赢利的基础上形成的。
*企业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建立自己的成长预警体系。
宗庆后的布局理念
*每家分公司都是一只“现金奶牛”;市场份额和利润,一个都不能少。
*一般都是在各地买地建厂,很少采取兼并或合作的战略。
*善用社会资源,善尽社会责任。
*始终坚持“双不”原则:不把投资地作为试验田,不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地。
*品牌:所有分公司均以具有极高美誉度与影响力的娃哈哈一以贯之,在有些分公司的合作关系中,娃哈哈品牌甚至折算成股份,从而形成统一强大的整合力量、团队力量。
*资本:除各地政府或协作企业的配套资金外,所有分公司的投资均为娃哈哈(含达能部分股金)自有资本,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以确保公司运转中资金流处于最健康的状态。
*人员:所有分公司均由娃哈哈杭州母公司派出精兵强将,培养一支队伍,并作为下一家的储备力量。如果人员素质跟不上,新公司的开办宁可暂缓。
*产品:所有分公司生产的产品均为已被市场证明是畅销的成熟产品,新产品开发生产全部由杭州母公司承担,将分公司运作风险降至最低。
*设备:所有分公司使用的设备均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产线,绝无杭州母公司淘汰的二手货,有些设备的先进水平甚至超过了母公司。
宗庆后的渠道理念
*让营销链中的每个人都有钱赚。
*在市场运作中,并不是越便宜的东西越有人去卖,也不是越高价的东西越有人卖。价格的高低是相对消费者而言,而在中间环节,高价产品如果没有合理价差,照样引不起经销商的兴趣,而低价产品如果价差合理,照样能打开市场。
*太大的经销商不符合市场重心下沉的发展趋势,对终端控制无力,容易造成窜货,不易管理;太小的经销商不能满足企业对市场销量任务的需要,培养周期过长。
*厂家在推导一个新产品时,首先应该做的一件事,是以强力广告把市场冲开,达到销售的预期,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人、财、物力倾注到网络渠道上,培育忠诚的经销客户群体。
*针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既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又保证了各层销售商的利润,因而可以做到促进销售而不扰乱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对一个成熟的经销商而言,与超额利润相比,他更渴望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同盟和收益来源。营销安全的根本是市场的秩序,是整个营销通路的每一个环节的有序互动和相互职责的确定化,而这一秩序的发起者和治理者,应当是品牌生产商。
*“头顶住,腰发力”——“头”是终端、“腰”为渠道,“头”靠什么顶住?靠品牌影响、店铺陈列、促销活动、价格优势。“腰”凭什么发力?凭稳固的信用关系,可持久的赢利空间,发达的商流体系。是“头”重要还是“腰”重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腰”要发力,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实力,二是速度,三是节奏。有了实力,便可以对经销商有更大的支持;速度则是竞争的焦点所在;节奏则是营销的秘诀,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效率之仗。这是一个营销型组织是否成熟的标志。
宗庆后的终端理念
*营销网络设计得再完美也要靠终端去体现。
*营销渠道模式的好与坏,不仅仅体现在对经销商的控制,也体现在对终端的争夺上。
*终端是营销实现的关键,但终端的实现最终要靠渠道的扩张力。
*决不绕过联销体自己去做,而是同联销体一起加强精细化市场运作。最适合的就是最成功的。
*终端争夺战最终的决定权是企业对整个市场的掌控能力。
*打通中间的流通环节,让产品在终端可以畅通无阻。
*市场要打穿,营销要做透。任何一块市场,都如同一口“油井”,浅尝辄止或过度开发,都不是理智的办法。其最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整合营销,使之产生较长期的“井喷效应”。
*让营销环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钱赚,而且专心只做娃哈哈就更有钱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