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内容大致如下:她从小到大都是全托式的长大。0—3岁外婆带,3—7岁全托,就周末接回家,小学由辅导站全托,初中在老师家全托,高中住校。前几日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妈妈不喜欢登山,却因为女儿说她来会开心,妈妈义无反顾地来了而且还为全班同学准备奶茶和东河肉饼。妈妈是个生意场上的大忙人,但是一直强调,“为了更多陪伴于她,也绝不生二胎。”她也深信不疑而一直感动着。
今日听学生的分享,引人深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6950/6a4207077fe75c8d.jpg)
关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个人认为未必。关键看对方是否需要、自己是否发自肺腑的愿意以及自己给到的是否是对方真正需要的陪伴方式。
我们第一次做父母,孩子第一次做孩子,我们都会“犯错”也都会“迷茫”,这是自然规律的存在。如果,我们能“迷途知返”不再“一错再错”就很不错。
孩子越来越大,我个人越来越觉得“对与错”是个伪命题,因为,这样或那样地去“陪伴”到底有怎样的区别,都不过是基于目前的结果做出的“假设结果”。现实中,我们时常被断章取义的解读和自我怀疑的焦虑绑架,以至于我们与自己与周遭建立不了足够的信任,进而只能简单粗暴地定论为“对”又或是“错”罢了。那最后的结果,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想未必。
我们都是社会人,终究逃不过“对比”。因为很多时候,幸福就来自对比,同样的,痛苦也来自对比。简言之,幸福与痛苦不过都是自己的选择。
往后余生,当你因为对比而羡慕或者悔不该当初时,请提醒自己:
1.当你在羡慕别人时,别人也在羡慕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源自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
3.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都绝非偶然,一定都有其非凡的意义。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遇,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