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我和女儿正高兴地说起什么事,看到她的刘海儿太长了,跟她商量,咱把刘海剪剪吧。她很爽快地答应了。
娘俩簇拥着高高兴兴地往洗手间跑,结果我这一激动,把她的刘海给剪短了。还没剪完,她一照镜子,一看,立马不高兴了,说道:你剪得太短啦!都剪到眉毛以上了,还有,不一般齐……你看这边长,这边短,边说着,眼泪出来了,紧接着,她捂着脸大声哭了。我忙安慰她:“几天就长长了,再说也不是太短。”
她一听说,至少得一个月才能长长!说着生气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并把房门反锁了。
我一看,看这架势,现在她在气头上,我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不如先让她冷静一下,慢慢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吧。
我上自己的房间,在书桌旁坐下,越想越不对劲儿,我今天手残了,咋就……
这时爸爸在她房门口说:“我去揍妈妈啊,给你出出气。”
我一听,又是老把戏。果然,他也没什么新花样了,拿出哄小宝宝的那套,故意拍了一巴掌,啪!做出打我的样子,边说:“我让你惹闺女生气。”
我一看又好气又好笑,站起身来,一巴掌打过去:你少来这套,捣什么乱啦?出去!说着把他推了出去。
我拿出便利贴,写道:宝贝,对不起啊。妈妈把你的刘海剪短了,让你感到伤心难过了,真的很抱歉。写完后,我把那张纸贴女儿房间门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正好我该去接儿子放学了。快溜吧。
我们在外面吃了个饭,在车里休息了一会儿,又到了下午课的时间,我把他送去后,回到家,推门进女儿的房间,看见她拉上窗帘,在自己书桌那坐着,把弄她的火龙果小苗苗……我问她:“你吃饭了吗?” (纯属没话找话)
她说吃了,我看她随即喝了一口可乐,我问她:我可以喝一口吗?她回答:“不可以。”“哦,好的。”
我暗暗感到高兴,她能及时发泄自己的情绪,敢于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就是自我安慰的一种表现。
为了和她拉近距离,我又问:我可以在你床上睡一会儿吗?她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可以。我听着,以为是不可以,“啊,不可以吗?”
她说可以。我一听,这已经不太生我气了,于是我准备在她床上小眯一会儿。这时她也过来了,拿起我的手机,跟我说:“我要玩玩你的手机。”
“好,玩吧!”此时,我觉得她已经不生我气了……
她于是边玩手机,边喝着可乐,我故作馋的样子,说:“你个小坏蛋,故意在我面前喝可乐馋我,你太坏了。”
慢慢的,我和她一起玩起小游戏,我们又重归于好了。一场小风波就这样被平复了。
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她的负面情绪,不过多安慰,让她在房间独处,先冷静冷静,与负面情绪共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及时道歉,表示理解和真诚的歉意,剩下的交给时间,冷处理……
第三步,在她心情逐渐平复时主动示好,示弱,再次表达自己对她的歉意及关心。这其中还有中午爸爸请她吃的一顿美食,美食对于吃货女儿来说,再好没有了。
今天因为这件事情的冷静处理,让我们因为“剪刘海儿”风波,重归于好。从中也实践了很多关于情绪处理的方法……
换作以前,我肯定会先为自己辩解:什么我又不是故意剪短的,再说了也不短啊……之类的。然后看她生气、哭一系列反应,也会激发我的负面情绪:有什么好哭的?别哭了(各种哄)。哄不好,又气急败坏……然后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理解她的感受,及时道歉,并给她时间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
事实上,在她玩完游戏之后,心情完全好了,和好朋友楼上楼下各种玩,早已不把刘海儿当回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