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网友在某微博发布这一则图文消息:“开学当天,贵州某小学教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行礼,学生也纷纷给回礼。” 消息一出,立马引发网友跟帖评论。有网友认为学校在“作秀”,有网友认为,学校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地方,如今的办学者都开始用商业的手法了,搞得像接待顾客一样。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培养孩子懂礼貌好的做法。更有人则质疑这是行礼顺序颠倒,折射出价值观的错位。
为求证事实真相,贵州都市报记者来到当事的小学,学校表示,此举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并已持续一年时间,家长们对此也表示支持。
从网上搜索来看,才发现这已经是去年开学时的“旧闻”了。因为关注的某个订阅号上有针对此现象的一篇文章,看了颇受震动,也来添这迟到的一笔。
无论是否大部分的声音在质疑作秀,还是孩子家长表示支持;无论是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觉得斯文扫地,还是为此事件表示叫好,当这件被学校称作“教育者先受教育”被某些评论称为“率先垂范”的事情引发争议,并非一片赞叹之音时,必然有人们是有触及到了人们的某些痛处或者尴尬之处,我觉得这是关于教育中仪式感的缺失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在最近几年国家在传统文化的倡导与回归的大潮之中,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渐渐回归,年开始又有年的味道;同样的,部分教育的先行者,在看到这个启发时,看到了教育流失的传统仪式感时,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项流失的挽回,虽然,其做法的实施引发了争议,但从回复教育的仪式感这一项来说,仍是值得肯定的。
记得去年的一张照片暖人心扉:一位小患者在回去医院复查时,遇到了当时挽救了自己生命的医生奶奶,小患者站定向医生奶奶鞠躬道谢,而医生奶奶也微笑着向这位小患者鞠躬回礼。温馨的一幕被传上网,引发集体点赞。这说明,人们是认可这种传统的仪式方式的。一个鞠躬,表达了我的尊重,也使对方感受到了尊重,双方的人格修养,在自己微小动作的营造下,有了一个严肃成长的环境,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仪式感在我们的修身教育,尤其是孩子们的道德品行养成中是不可或缺的。
出去听课时,见到了很多的学生致意方式:问候“老师好”并伴随微微弯腰行礼、下课时候“老师休息”弯腰行礼、路遇老师,即便两个同学挽着胳膊同行,也会微微欠身弯腰以示敬礼……
以前教留学生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泰国的学生,见到老师,总是立刻站好,弯腰行礼,“老师你好!”即便是在上下楼梯偶遇,也是靠墙侧立定,问好;其次是韩国的学生,也是差不多的礼仪。那时候,心中受到的尊重的正式感,与现在学生在路上遇到问候“老师好”而我却报以简单的点头微笑是不一样的。那种被尊重的正式感,也必须回以极正式的回复“你好!”
该学校的做法,未免夸张,但教育的仪式感,需要唤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