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照例是孩子在书房做作业,我在客厅看书。
突然孩子在书房喊:“老妈,我需要你的帮助!”
“我语文做完了,但是不知道这空怎么填了。”孩子又答。
初一孩子的语文确实已经有些课外的知识点超出了孩子的掌握范围,看来真得去看看了。
放下书,起身来到书房,原来是语文试卷上的一道文学常识题: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要求填空。孩子写了前两个“状元、榜眼”,却不知道第三名叫什么。我告诉她应该填“探花”,孩子好奇的问:“为什么是探花?”
探花原本是皇宫里负责探视花园里的花什么时候开放的宫女,到了南宋的时候,才正式指代进士科考的第三名。
“妈妈,你真厉害!”孩子由衷地佩服,其实这都是我刚从书《宣华录》里看到的。虽然这是一本讲述西蜀花蕊夫人诗词的书籍,却和其他的诗词赏析类书籍有很大区别,里面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多如牛毛,即使写尽了皇家的骄奢无度,却也适合推荐给上中学的孩子补充语文的文学常识。
花蕊夫人,成都徐耕之女,蜀王王建的如夫人,前蜀后主王衍的母亲,史称顺圣皇太后。
其实在历史上是有两位花蕊夫人,不过2016年中国好书奖得主苏泓月在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和考证后在她的全新力作《宣华录》里,用大量的资料佐证得出,写了百十来首宫词的花蕊夫人就是蜀王王建的如夫人。
书中收录了98篇词清句丽、融合考古训诂的精致小文,用差不多300幅全彩文物图片重现了花蕊夫人笔下的宫苑胜景。
苏泓月,资深媒体人、新锐影像摄影家,著有传记《李叔同》和中国古代音乐名物考《古乐之美》、长篇小说《盗国》等。
这本《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是她的最新作品,打破了《花蕊夫人宫词》原有的刊刻顺序,依照宫词中涉及到的内容,细分为十二卷,完整地记录了晚唐五代时蜀宫宣华苑中鲜为人知的绮丽和繁华。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开篇一卷,讲述蜀宫的亭台楼阁,却用短短两句诗“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就概括完毕。
“五云”是一个祥瑞的词,任朝代更迭,仿佛气象永新。所以历代画架常常以“五云楼阁”为题来作画。
“凤城”在这句诗里是指宫城。传说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和女婿萧史吹箫引凤,双双乘鸾凤,升入仙道,乘鸾引凤的地方就是凤城。
作为花蕊夫人宫词的第一篇,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舒朗开阔的开卷气象。日月闲闲,天地寥廓,时间与空间仿佛没有了边际;宫阙楼台,簇拥着常新花木,四季更迭,连绵不断。
“三十六宫连内苑”,“内苑”原是宫中的园林,前蜀王建时代以及有了,它在嗣位后的王衍手里完成扩建,成为一座全新的大内禁苑。
开篇一卷三句诗,便有三个典故,其后的十一卷,作者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花蕊夫人的宫词盛宴,还是一汪浩瀚的知识海洋。
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赵雷一首《成都》唱尽了成都的喧嚣与落寞,也唱尽了一代国人的向往。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实在晚唐五代,花蕊夫人的笔下,成都早就是一座人间天堂。“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只有两句诗,却写出了蜀宫里饮酒作乐的全部现状,而里面涉及到诸多宴会礼仪,行酒令的起始时间和诸多规矩、方式。
新酒令、新辞章都是王衍在宴会上当场做的曲子,填的新词,很快就在宫里传唱。花蕊夫人就用她传神的妙笔,生花的语言,描摹得活灵活现,记录得明明白白。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是否国泰民安,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对节日的庆祝。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在中国都是很重要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或团聚、或祭祀、或祈福。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会好好纪念,仪式感十足。
作为一宫皇太后,看得最多的、最需要皇帝“遵守”的,莫过于各种礼节,特别是节日。
在卷七部分,作者就选录了花蕊夫人从中元节、清明、中秋、腊日等好几个节日的宫词,每一首的解读里都充满了各种文学常识。比如高中课本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出现的“流觞曲水”,就有很好的解读;比如中元节为什么成为“鬼节”,也有很好的阐释。
这样的方式,想必比起枯燥的背诵记忆,更能让孩子们牢牢记住吧。
厚厚一卷书,岂是只有这简单几个文学知识?更多的内容,需要自己的去咀嚼吸收,虽然全书只有98首花蕊夫人的宫词,却一首比一首清丽绝美,作者在赏析的过程中讲述的各种知识,才是这些宫词最值得探究的地方。
即使,98首宫词,写尽了皇家的骄奢无度,却还是值得推荐给需要文学常识填充语文课本的中学生。就算不为分数,至少了解一二,也不至于在将来的某天闹下不可挽回的笑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