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看一张图片,这个人,大家认识吗?
杜甫
很棒,一个被历史沉封这么久远的人,大家都能认出他,作为老师,我非常佩服。
我们知道,李白被人称作诗仙,杜甫被人称作诗圣。
对于这个圣字,字典是这么解释的,圣,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并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我在想,杜甫作为诗人,之所以称“圣”,难道只是仅仅因为他写诗的技艺高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品析,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将全诗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四个要求。
读完后,你发现这首诗,与平时的诗比较有什么不同?
“内容长”“句子长短不一”
你观察很敏锐,观察很细致,都是从形式上发现了它的不同,请大家看到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个字读“为”“为所,”是文言中的被动句,也就是茅屋被风吹破了,我曾经有个学生,一听我说题目的意思,他的问题就来了,老师,屋都破了,他还唱什么歌呀?请大家把这个“歌”字圈出来,这个歌,并不是唱歌,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
歌行体多为七言,也有杂言,句子长短不一,看起来有点杂乱,篇幅又长,所以这首诗共分了4节。
以往,我们读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的节奏,那在这首诗中,我们最好用四三节奏,更有歌行的味道,比如:
诗中其他长句也要注意。
我们说,学诗理解诗心,读懂诗意,那前提就是要把握诗的语气,下面,我们跟着一段视频,仔细听,也可以小声默读,品味诗的语气。
你觉得他的语速为什么这么慢!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想问第一节主要讲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