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
传统培训模式下的场地、人工等成本高居不下,在线考研辅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方式,弥补线下培训班侵占大量时间的不足,无论是对考研辅导机构还是考生来说,线上辅导方式都开始逐渐受到青睐。最最主要的是线下模式并非我熟悉了解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线上模式:
计划我们能做些什么之前,先看看暂时不能做哪什么
当前线上的几个模式中,传统线上卖课模式无疑是商业模式已被证实,且最直接的。如果以道路举例,线上卖课模式无疑就是一条地通往商业成功的高速公路,道路笔直,路况良好。集合了一切所能描述的优点,千好万好,缺点仅仅只有一条——匝道堵车,小电驴根本上不去。
新东方,沪江等传统线上卖课模式已经是一片红海,巨头众多,扎根已久:
背靠全国知名机构,至2018年5月31日,新东方在线拥有合计62名全职以及957名兼职教师,而这些兼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新东方集团。从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财务年度报告来看,其教师佣金费分别为2600万元、3340万元和4340万元。同期,教学人员以及课程研究人员成本总体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1%、21%及26.6%。
沪江网校拥有“网红张雪峰”等名师聚集的苏州研途考研机构,除平台直播授课外,旗下自主平台沪江CCtalk也是主要的教学平台,并且已经入驻大批头部网红名师,年均营收超过千万元。
在这样体量的巨头投入大量资源的赛道上,作为新产品,在没有天文数字的投入下,与其直接竞争,基本死得水花都看不见——告诉我:用户有什么理由,不去报新东方或者沪江,大机构的名师课程,而是找个不知名小机构的课程?就因为略微便宜??
对,高顿是有些名气,但那不在考研。而且巨头们已经在此赛道累积多年,海量的资源也投入了三四年。
‘AI+教育’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边际成本低,易于自传播等优点。
这类模式已被市场认可,’流利说’据财报显示,2018其累计注册用户数为1.1亿人,而2017年注册用户数为6130人。虽然还在亏损,但是营收一直在高速增长,18年在成功在美股上市。
同样以道路类比,当下’AI+教育’算是国道吧。虽然当前略弱于高速,主要玩家近年还在亏损的道路上狂奔,但是前途看上去一片光明,也是资本追捧的热点。
此赛道千好万好,也是个人极其欣赏的模式,但我认为当下也不适宜触碰。无它,前期投入太高,技术资源达不到,研发周期太长,迟迟不见效果。流利说能够烧美国投资者的钱,目前咱没那本事。哪怕勉力上,一旦技术不够过硬也容易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被嘲笑。
听说网校在进行此类研发,可以预留一条线。但绝不是近期的主要精力投放方向。
考研市场的切入点,产品的初步规划
目前手头可以选择的工具有web站,APP,小程序和公众号。怎么使用这些工具在市场上开出一条新路,每个产品赋予什么定位,分别实现什么目标,待我一一讲解。
产品1.0时期:
处于试探期,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产品是小程序。产品主要卖点在于伪智能的学习平台。原因很简单,在新产品刚刚推出,可信度不足的前提下,说服用户下载APP的成本太高。而小程序相对成本低得多。
本阶段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培养一部分用户使用我们平台的习惯,加强产品力。同时因为前期产品体量较轻,方便快速试错。
二是在这个阶段可以很好地磨合团队,磨合团队和磨合团队。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上线的小程序,根据考研的公共课程,请考研相关教学老师参与,设计备考大纲和题库。使用户养成在我们平台打卡学习的习惯。至少做到可以解决易于标准化的公共课的大多数问题(有待大量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用户黏性,在不断锤炼产品力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美誉度,口碑传播。
在此阶段,为了鼓励用户使用,可以考虑推出一定的现金or实物奖励,金额不必大。比如设置没满一个月按时打卡完成学习内容,送出小奖励。一来增加产品的推广力,二来增加用户黏性,三来提高用户更换平台学习的成本。同时因为金额不大和时间限制,避免了羊毛党薅羊毛的可能。
同时奖励也可以与推广行为挂钩,例如自动生成带有鸡汤文的图片,发送朋友圈帮助推广。尽量使推广投入,通过产品本身解决一部分。
在小程序上线一段时间后,APP上线。最初阶段没太多要求,基本跟小程序保持功能一致。在1.0时期,主要推广在小程序,完全不追求APP的用户注册量,用户数量自然增长顺其自然,只要保持存在,慢慢进步就是目的。同样属于团队磨合的尝试产品。
web站先按原计划搭建资讯门户,一来可以引流到小程序或者APP,二来可以为未来的规划开始累积考研相关的素材资料。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公众号是推广利器,但是难点在于自产内容。这一块目前涉猎不深,不做评论。
在此阶段对待手头产品以外推广基本佛系(比如根据公司内的活动顺带放个易拉宝什么的)。原因在于:团队还处于磨合期,初期产品的承受力存疑。同时因为新推出课程,需要解决大量可能出现的课程学习问题,教材问题,以及必然会出现的其他未知麻烦。
1.0时期,通常意义上的研发工作不算太重。除了磨合团队,主要的事情都在盘外,例如协调资源,规划路径等等。为了第二阶段的发力做好准备。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概在6—8月左右,最后可见的成果是:公共课课程线上逻辑理顺,一定用户数量的小程序(具体数量根据推广力度和团队实际情况待定),用户聊胜于无的APP,搭建成功开始收集资源和引流web门户,以及能够开始产生内容且有一定粉丝的公众号(希望)。
产品2.0时期:
这个阶段的团队基本磨合完毕,课程设计也大体完成。所有产品也已经准备就绪(功能有待完善)。可以开始发力了:
从工具上来说,这个阶段小程序和APP同时发力,在力度上和最终结果上更偏重APP。重点在于几个端口同时把用户最终引入APP,把微信的流量变成自己的流量(现在叫私域流量)。
具体打法:在原有小程序做题学习的基础上,增加额外升级课程(比如免费教学视频等),但是这部分升级内容需要在APP上观看使用。相比小程序APP的功能将会越来越丰富。本质上就是通过在APP平台的服务升级,提升APP产品的吸引力,拉开APP与其他渠道的服务差距,降低APP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阻力。
同时把APP的各个功能模块拆分成不同的小程序,与1.0的学习打卡小程序一起,形成矩阵。它们分别具备了某一项或者一些功能和内容。有利于关键词优化,增加触达用户的可能。最终把用户引入APP。
web站酌情增添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会将我们的部分优质内容布局在web上,但是web的定位是作为辅助,在不影响其他产品投入的情况下尽可能完善。
随着团队的磨合成熟,公众号可以在这个阶段更加完善,添加部分产品1.0时期的内容和功能,以及小程序的入口。增加营销活动。因为其拉新的成本是最低的,因为其与小程序同在微信平台,所以也容易将用户引到小程序,最终引入APP。
当然,如果条件成熟,公众号这个步骤可以考虑在1.0时期开始。
营销推广方面,随着产品逐渐成熟。营销推广可以加大力度,增加在公司内部各个渠道有针对性地的投放。在线下活动,尤其是校园的线下活动中因为面对的都是潜在的目标用户,争取尽可能露出产品。外部渠道也酌情投放。
线上课程进一步完善。尽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专业课课程,从成本考虑,可以优先上金融财会类业务相关的专业课程。丰富课程的形式,文档,刷题,视频等多种形式。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概在14—20个月左右,最后可见的成果是:
拥有一套功能内容完善的产品线,产品矩阵相互关联交叉,已有初步规模。拥有一批忠实用户和一定的口碑。
一套完善的公共课课程内容,延伸出部分专业课内容。在考研赛道中,已经不再是可以忽视的产品。
如果条件许可,在此阶段可以考虑’AI+教育’的可能性。
产品3.0时期:
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可以参考经验超市模式。增加社区和问答功能。UGC和C2C会逐渐增加,从一款产品向平台转型。
开始投放收费课程和其他付费内容。别的就不说了,说多就变吹牛了。
总结
在规划的思路中,发展路径分三个大阶段:
1、通过小程序学习打卡公共课,吸引第一批用户养成使用习惯,打造团队。
2、通过免费课程内容形式的提升,多端口同时发力引导用户使用APP。
3、丰富产品内容功能,进入收获阶段。
最后,为什么一定要做考研?
我认为当前的考研市场是非常有必要尝试的,客观原因如下:
1、目前市场还在高速成长期,处于风口上,属于增量市场。在第一部分已经有了详尽的描述。
2、虽然有巨头入驻,但是市场的CR4还出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垄断的情况还远未出现,众玩家无论大小,面对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都还在一个摸索阶段。这也给了新玩家猥琐发育的空间。不像熟人社交需要正面刚微信那么尴尬。
3、高顿本身根植教育行业,相比其他玩家,在师资力量,教学设计上是有一定优势的。
如果这条占据有利位置的增量赛道玩不起来,其他方向只会更加渺茫。
当然,目前一切还只是初步构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