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树》是作者张贤亮根据自身经历写出来的一部中篇小说,
正因为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思想的高度敏感与不断求索,才能有如此生动深刻的描写,
即使隔了遥远的年代,即便无法理解造成压迫与苦难的历史原因,
你仍然能被作者的笔触打动,跟着作者走进物质极度贫乏人性扭曲的时代,
感受主人公章永璘心灵觉醒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因那一抹温情带来的感动。
当生命只剩下活着
章永璘是一名从富裕的资本主义家庭成长起来的知识份子,却因某种原因接受劳改,劳改释放章永璘被分配到农场就业。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章永璘为了活下去,
在劳改场,用废罐头盒盛稀饭,利用炊事员的视觉误差,每次可以多得一些稀饭;
主动请缨糊窗户砌炉子,省下糨子摊煎饼;
捉弄老农用三斤土豆换5斤黄萝卜;
知识份子的智慧被用在这些卑劣的手段上。
周围的人也同样冷漠自私,当章永璘第一次见到海喜喜时,有这样一段描写:“饥饿,远远比他手中的鞭子厉害,早已把怜悯与同情从人们心中驱赶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当时社会下人性的普遍写照。
当夜晚来临,思想趋于理性,自比“饿兽”的章永璘却深感痛苦,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放弃尊严和道德的行为反过来深深的折磨着他,“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堕落的时候非常清醒”。
精神的复苏和成长
从劳改场出来让章永璘感受到了作为人的自由权利的回归,
“我已经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同时也让他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精神的堕落,
而真正使其精神得以复苏和成长的主要是和马缨花的结识接近。
首先是马缨花每天的那一碗“杂合饭”,满足了章永璘生存的基本需求,让他不必再将全部的心思精力花在身体这副皮囊上,他可以有力气有精力来思考了;
而对马缨花的感情则促进了他的“超越”,马缨花的存在让艰难的岁月有了温暖和希望,马缨花对知识的向往和尊重也温暖了章永璘的灵魂。
通过学习《资本论》,章永璘的思想得以成长升华,探寻到了“超脱自己”的真谛,同时也在和马缨花,海喜喜,谢队长的身上真正理解接受了劳动人民。
相互取暖的爱情
和马缨花的爱情是章永璘在农场艰难岁月的一抹春色和温暖,
或许是在当时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章永璘满足了马缨花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马缨花成就了章永璘的救赎和理想,
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章永璘对马缨花的感情曾有过变化。
“一方面,我在看马克思的书,她要把我的思想观点转化到劳动者那方面去;
一方面,过去的经历和知识总使我感到劳动者和我有差距,
我在精神境界上要比他(她)们优越,属于一个较高的层次。”
直到海喜喜出逃后,在和谢队长一起追寻的过程中,章永璘真正理解了劳动人民,也从精神上完全接受了马缨花。
虽然又一次受到迫害的章永璘没能和马缨花在一起,但和马缨花的这一段感情是他整个艰难岁月的温暖和勇气。
章永璘的一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悲剧,同时也是张贤亮个人的悲剧。
或许正是这样的痛苦和磨难才造就了伟大的作品,作者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先驱,其文笔之细腻优美也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这种恋恋不舍回味无穷的感觉真的久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