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拍照,见到美丽的花草或者看到触动到我的事物我就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来,保存在手机上,没有什么动机要这么做,只是觉得有时候翻出来看看也很好,这样就把美长久保留下来了。
来到简书后,看到简书上可以发图片,这让我很高兴。就是手机拍摄的,只要有朋友喜欢,看到了高兴,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就达到了拍摄的目的。我在简书上连续发表摄影作品,这29天共发了40篇文章,其中31篇是摄影。除了这31篇外,不断更新的文章《物语》里发的摄影图片更多,一般每篇在5至8张图片,都是我从众多拍完保存起来的照片中反复筛选出来的,现在《物语》已更新到第七篇。
我是这样来拍这些照片的,可能与专家讲的不同,但各抒己见了。每张照片在拍摄之初都是拍摄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的,要表达什么或者为了什么而拍先想好了再拍,从各个角度多拍,回去以后从中选出需要的照片,这是一种;另一种拍摄法则是没想着要表达什么主题,随手拍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回去以后在观看这些照片时可能会有新的想法要表达,那么这些照片就派上了用场。这个拍摄和筛选的过程就是拍摄者的一种情感或情绪的表达。例如拍摄者想着表达一个主题,举例我拍摄的《时光》一组,我想表达的是时间的流逝,它的载体就是一组树上的果实,只是这些果实在秋之初刚刚挂上树枝的时候红润饱满,鲜艳欲滴,粉雕玉琢似美人面,就象一个人的少年、青年时期,又象一年四季中的春天和夏天,这是第一组的寓意;第二组花枝变成了深红色,植物果实褪去鲜嫩的颜色,变得失去光泽,失去了水份,变成了干枝,但仍保留着浓浓的艳红色,正如收获的秋天;第三组拍摄的是已完全干枯的树枝,颜色褪尽犹如枯黄或浅白色的瘦草,果实零落。枯和白是冬天的特色,从春夏到秋冬,这不正是时间的流逝吗?不正是季节的转换吗?植物的色泽变化里包含了时光的流转,所以此组摄影名为《时光》,我觉得这是最确切的标题。更进一步,我们的人生不正如这植物一般,渐渐进行着从饱满到萎缩,从繁盛到衰老的一个过程吗?因为时光不停地流转,我们渐渐完成由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转变。时光催得幼童长大,催得成年人变老,它温情而又无情。
看一组图片如果只看它们的美丽外在而不去审视它们深层的意义,这是肤浅,没有什么益处,浪费了摄影作品,曲解了作者意思,徒劳无功,于人于己无益。当然,不乏有些摄影作者拍了照片只为好玩,好看,别人看了高兴,这也不为过,也起到了作用。还存在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同一组摄影作品,观看者因为受专业知识、自身阅历、个人好恶等因素呈现对作品不同的理解,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不能求全责备。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写文章或者诗歌来表情达意,读者可以清楚明了地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却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看摄影作品的时候同样是在解读作品,融入了自己以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对该摄影作品生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看体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读者也是在阅读作品,是在对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情绪或者情感进行解读,倾听作者的诉说,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和阅读文章一样,在有所得中享受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