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诗——生命的源泉
我宁静的清晨,我喜欢寂静的子夜,我喜欢挥洒暖阳的下午,我特别喜欢哲学和诗,如果没有哲学和诗,生活是多么乏味,生命是多么的苍白,事业是多么的枯燥,人生是多么单调!哲学和诗滋润着我们肉体皮囊包裹着的灵魂,让每一次呼吸和行走都有动人心扉的意义!
人类有一棵常青的智慧之树,那就是哲学;诗就是这棵智慧之树上盛开的花朵。
诗也抒写着人生,抒写着社会,抒写着大自然,抒写着人的思想内心,诗同样无所不在。
哲学是含蓄的诗,诗是形象的哲学;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诗章,诗是人类思维的灿烂花朵。
哲学不是玄学,哲学是一汪清泉;
诗不是精神贵族的养料,诗是大众的面包。
记得恩格斯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时代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家,就不能站在时代精神的最高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家,就不可避免艰苦跋涉在精神的迷谷。
虽然,哲学家不是远方的灯塔,不是夜行的北斗,更不是万众瞩目的太阳。但是他能拨开弥漫的云雾,引领人类的精神之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劈波斩浪。
诗又是什么呢?诗是高扬的精神旗帜,诗是闪烁的生命光芒,诗是用诗人内在的智慧和灵气点燃的精神火炬!
哲学是航行的船,诗是高扬的帆;
哲学是奔涌的海浪,诗是飞溅的浪花。
当一我们去读一首诗时,诗的韵味便会不知不觉涌入脑海;而当我们去读一本哲学时,哲学的理性便不知不觉浸入心田。
哲学增添了诗的理性,变得深沉;诗增添了哲学的韵味,变得上口。哲学与诗在互相容纳中得到共同提高。
孔子曰:“吾日三省其身。”古西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但反省却主要靠哲学智慧。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绪论中指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认识。”
哲学能使人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而达于天地境界。
哲学的这种反省意识,也正是诗人富有独创精神、发现意识和深刻思维的心理条件与前提。
诗,正是以社会、人生、生命、爱情、友谊、自然等为主题,或抒发情感;或警策人世;或剖析心态;或启迪人生,反省无处不在。
没有诗人激情的哲学,是苍白而无力的。
真正的哲学家,即使晦涩如康德、黑格尔,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入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更有些哲学家,如蒙田、帕斯卡尔、爱默生、尼采,全然抛开体系,以隽永的格言表达他们的哲思。
德国近代是哲学家和诗人辈出的时代,而且,许多大诗人,如歌德、席勒、威·施莱格尔、诺瓦里斯、海涅,也都兼事哲学。不过,大哲学家写诗而有成就的,恐怕要数尼采了。周国平在《<尼采诗集>译后》中说:“在尼采手里,哲学是完全诗化了。”“读尼采的哲学著作,你会觉得是在读诗。”
没有哲人深邃的诗,是肤浅而短命的。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将文学与哲学进行过比较,他说:“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
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庄子、柏拉图、卢梭、尼采的哲学著作放射着经久不散的诗的光辉,在屈原、李白、苏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诗篇里回荡着千古不衰的哲学喟叹。
所以贤者说:“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