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单曲循环一首歌,歌的名字里叫《山海》。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的: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于是转身向山里走去。原本以为这是首写爱情的歌,源自于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因为知道我们之间隔着山与海的距离,无论我多么努力,也跨不过这汪洋大海,你在海的另一边,只好转身向山里走去。像是所有不该在最好的年纪遇到的人,因为即使我们到了最好的年纪,也没能成为最好的人。
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情绪听这首歌,直到有天朋友告诉我,其实这首歌是写给年少的自己的。刹那间这首歌就不一样了,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于是转身向山里走去。
如果那个“他”是从前的自己,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是绝望,是痛苦,是无奈,还是呐喊?
我以前觉得人长大就是变自由的过程。
难过的时候就去海边,开心的时候就跟朋友们一起,天空是我的,大海也是我的,万物星辰都是我的,都在我的眼里。梦想就在我的心里,每天都像是春天。我没有想到人长大不是变自由的过程,而是在某个时刻,我们突然被困在原地,哪里都去不了。
说来奇怪,以前总能想到无数个束缚自己的理由,可能父母不同意,可能离不开学校,可能还没有能力在另一个新的城市开始自己的生活。可等到我们远离家乡,丢掉学生气,应该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却依然被束缚着。
我想说束缚我的是庞大的人生,是生活的压力,可到头来我只发觉,束缚我的人是我自己。 我的精力在某个时刻突然间消失了,像是一瓶水被钉子戳了个小洞口,等到回过神来,瓶里的水早就不见了。
回想起原本我对35岁的期待,我幻想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大人,不会狼狈的大人。生活不需要一丝不苟,但绝对不会得过且过。最好家里有很多绿植,自然也会有一个酒柜。要认真工作,但也要常跟朋友聚会。要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山和海,看过万颗星,心里有诗句,沿途花正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有一个丰富的灵魂。我所想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但生活朝另外一个方向走去。朋友都不在身边,在身边的又各自忙碌。很多人的生活早已迈向下一个阶段,只有我停留在原地,像是刚从生活的船上上岸,还在感觉着那眩晕感,他们已经调整好心态大步向前走去。
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感受不到那幻想中的美好,有些时候我常觉得,自己不过是为了出逃而旅行的,我受不了城市的压力,也受不了城市的空气,等到我真的出逃了,又没法对身边的风景产生兴趣,我所想的,依然还是那些困扰我的事。
冬天已经过去了,我依然活在冬天里。街道两旁的花已经开了,可仿佛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义务性地走过这条街。每天工作完躺在沙发上,发现自己比我想象的更累,但让我仔细回响,我也想不起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让自己很累的事情。
我们都老了。最近常听到朋友对我这么说。哪怕是那些因为工作认识的比我小上好几岁的少年少女,都在感叹自己老了。不可避免的,有时候我自己也觉得。
可我们真的老了吗?为什么我小时候从来不觉得这个年龄是一个应该老去的年龄呢?
退一万步来说,无论如何三十几岁,都不应该是一个感叹自己老去的年龄。即使不算那么年轻,但以整个世界的维度来看,我们依然是年轻的那些人。
最近我常常听到的这些话,其实我发自内心地理解。即使是比我小上许多的人对我这么说,我也能够理解。
当生活不如我们所想象,当一切不如我们所期待,当我们看到更年轻的人如此的有朝气,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想,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一旦有了“曾经我们也”这样的念头,就只能下意识地觉得我们已经老去。“曾经我们也”,“现在我们都”这样的句式出现得多了,自己都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整个二月我都在想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再抱有期待的?直到我听到这首歌。歌里还在呐喊着,我们却连呐喊都不会了。时间一分一秒地度过,我们像秒针一样机械式地一秒一秒旋转向前。
村上春树写:“如果我们都读一样的书,那自然读不到什么新的东西。”如果我们都过同样的生活,那自然体会不到什么新鲜的。所有的情感都发生在过去,所以看到类似的事情也徒有感叹。看完一部爱情电影,第一想法都是曾经的自己是这样,但往后再也不会发生了。可我们还有时间啊。我明明能够抽出时间来去锻炼身体,我明明睡前可以看半小时书的,我明明还可以去一些地方的。不需要太远,但能够给我带来新鲜空气的地方,明明就还有很多。
我终于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自己给自己的借口。不是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做那些事,而是我们宁可把时间花在另外一些重复性又没有意义的事上。明明知道是重复性的,却又不停地做。明明知道怎么改变的,却又无法鼓起勇气。那么从今天开始,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需要是很宏大的事情,只要是一点小事就好。只要是能让你觉得自己跟往日不同的事情就好,每一天都不需要过得特别有意义,但总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这个春天已经到来的季节,我们应当努力盛放。不管自己年龄到底多大,不管时间到底去了哪儿,这是春天到来时,我们要做的事。不然就辜负了这遍地的春意盎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