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重新认识“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定义一下“知识”这个概念: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也就是说,所谓的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它们也不是任何信息,而是 1)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2) 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方法论总是相通的。你看,若是信息这个东西想要被称为知识,需要具备这么仅仅两个条件,那么绝大多数的信息就会被筛除。之前我们说,所谓的选择,其实无非就是添加条件,你看,背后的机理是否完全相同、相通?
于是,绝大多数的信息,谈不上是知识。
有一句话,估计很多中国人都听过:
知识改变命运。
因为受到这句话的鼓舞,很多人奋发图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他们并没有掌握筛选有用知识的标准,只是一股脑地冲上去“学习”,最终的结果通常不尽如人意。而这个时候,他们不会反思自身的错误,而是反过来埋怨知识并不能改变命运,一切都是谎言。其实这和“知识”有什么关系呢?正所谓“一念一世界”,尽管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物理世界中,但是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大家需尽快搞清楚那些重要的概念。
我们可以简化地把“能否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这样也许更为简单明了。定义清晰,会使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比如,笑来老师会时不时在微信公共帐号里分享看过的好电影。虽然这显然是娱乐类内容,但从笑来老师定义角度望过去,这是知识,实实在在的知识:它肯定影响读者的决策 —— 大多数读者真的会去看,看完之后真的会很爽,因为推荐的都是极好的电影;长期来看,它肯定会对读者带来更好的结果 —— 起码品味和品位都提高了,因为品味和品位都和耐心一样,都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若是品味和品位都提高了,那么,将来的输入质量只能越来越高。
于是,分辨知识就很容易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1.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2. 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并且,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儿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想象一下吧:人和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有些人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 —— 当然,有些人更惨,他们脑子里只有零星几块砖头碎片而已,另外一些人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整个城市……
知识本身并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真的体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