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ydney在美国留学,交际圈比较小,和在国内时候一样,几乎每天除了待在教室就是宿舍,她本身内向,感觉融入不了当地人的生活。在instagram上认识了几个亚洲的朋友,她非常珍惜他们的友情,只要他们招呼聚会,Sydney一定会去参加。
这几天,Sydney给我发了好几封邮件,说自己十分孤独,她新认识的朋友们,好像很快抱成了团,而自己被排除在外。
举个例子,就像大家都会在instagram上分享照片之类的,她看到其他人都会互相点赞、评论,甚至打趣互黑之类的,非常亲密热闹的样子。可是,自己的instagram却少有人点赞,他们好像一点都不关注自己。
尤其是Tommy,聚会的时候,他明明和自己很谈得来的,Sydney内心都小鹿乱撞地想他是不是对我有好感。因此她格外关注他的instagram,他发的每一条动态自己都当做阅读理解来分析,判断他今天情绪怎样,发的这条动态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只是,Sydney从来没好意思留言评论过。
可是,为什么聚会结束之后,Tommy就好像显得和别人更亲近?他给Candice、Jones、Miller等等人点过赞,评论夸过Belen、Allen、Emma、Samantha等等一些人,可是,他从来没有给自己点过哪怕一个赞!
二
哦,我亲爱的Sydney,连他给谁点赞评论都记得这么清楚,隔着太平洋,我都感受到了你心里满满的醋意。
我问她:你主动给你的朋友们点过赞、评论过吗?
Sydney说没有。
她说,我没有给他评论,并不是他不给我点赞的原因吧。他点赞,应该是因为关注这个人,或者觉得这个人发的内容有趣吧。而且我一个女孩子,总是主动去别人那里点赞评论,显得好不矜持的。
可是Sydney,你不是总去点赞和评论,而是never啊。
不管你内心多么火热,表现出来的都是一张爱理不理的冷漠脸,又怎么要求别人对你热情点赞啊?
一段关系的建立得是你来我往啊,社交网络上的熟络也一样。
三
Sydney内心孤独,她需要关心和爱,所以她在朋友中找寻。
可正是因为她想得到爱,反而做出了让自己感觉更孤独的事情。
比如她格外关注Tommy的instagram,她逐字逐句分析他发的内容,她看到他和别人的互动,这些信息只会强化她内心的疑虑:Tommy并不爱我,他和别人更亲热。
比如她内心极度渴望朋友们,特别是Tommy来给自己点赞,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时,她又一次强化了自己内心的疑虑:我发的内容很无趣,不够吸引人。
这些感受让她更孤独。她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受欢迎,是被排除在小集体之外的人。
三
可是,Sydney你只看到了Tommy和自己零互动,与别人打得火热。你没有看到,那些Candice、Jones、Miller们,是不是常常主动给Tommy点赞评论,他们才逐渐火热起来的呢?
想获取什么,首先想到自己该付出什么。想要获取一段关系,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先让别人看到:你在关注他。
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一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两个人关系的亲疏,决定于双方需求满足的程度。
而往往,需求越强烈的人,越是被动,因为,在这场关系里,她把自己判作下风,她害怕自己一主动,就让人看出来:我是多么需要你。
Sydney显然是那个更需要亲密关系的人,可她表现得更消极。她不主动,只是通过自己偷偷与他人进行比较,就觉得在这场关系里,自己输了,然后陷入了焦虑。
这是自卑者的情结,也是“你不主动找我,我即使再想你,也不会主动找你”的人的自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