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7-28富足者联盟 舜帝品质

2018-07-28富足者联盟 舜帝品质

作者: 道承唱古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5:29 被阅读23次

    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Historiography,应该属于儒家塑造出来的“三代之治”。

    “三代”,既是中国文明之河的源头,更是儒家追求宪政治理秩序的集体记忆。

    “三代”的治理秩序,姚中秋先生的《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与第二卷《封建》有非常深切、细致的剖析。这里不赘述,如果一言以蔽之,儒家念兹在兹的“三代之治”就是《礼记》所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第一句话出自《论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不与焉”),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参见《孟子?万章上》,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这里所表达的乃是“天下为公”的主权观。

    第二句话也是出自《论语》,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所谓“恭己正南面”,意思跟“垂拱而天下治”差不多,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这就是儒家式的“无为而治”。君主要“无为”,但国家不可“无作为”。那么具体的治理权由谁掌握呢?

    来看孔子的第三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

    跟夫子此话可以互相参注的还有《新序·杂事三》中的一句话:“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意思是说: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经由“乡举里选”而发现的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塑造的舜帝圣王形象:“不与”、“无为”与“举众贤”,实际上代表了儒家治理理想的三重涵义:天下为公,虚君共治,选贤与能。

    这样的治理理想即使不是宪政,也是宪政性的,指向宪政的。至少,它是谈不上“专制”的。

    今人爱说“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云云,显然是对于儒家的厚诬。尽管舜帝之后,大禹之子破坏了禅让制,但“公天下”与“共治”的治理品质还是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作为殷人后裔的孔子说,“吾从周。” 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28富足者联盟 舜帝品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p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