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外地工作的发小发来信息,是一张高铁上的图片。
“去哪?”我问。
“回老家。”
“这么早就回?”
“回去陪老太太过年。”
我的心也乱了。一到春节心就惶惶,因为春节期间形成节奏完全不同平常,往往由不得自己控制。两边父母还健在时,过年理所应当地两边奔波,享受同聚一堂,承欢膝下的亲情。后来老人们相继去世,可多年形成的习惯,让老公停不下来,他是一定要回老家。过年回不了,也年后早早回。他总觉得回到老家才叫过年。
确实,他的老家还有老人留给他的三间土坯房,市值估价大概在几千元。房子为七十年代所盖,墙皮斑驳。在同村高门大户的房子对比下,这小房如同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每年都要在修理和维护上投入资金,算下来,光投入的维护费已远远大于市值。
可那是老公的情节所在,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他能历数当年在这房子里发生的故事,觉得房子有温度得很,觉得别人应该也能通过他的描述感受到房子的温暖。可事实是:房子低矮破旧,里面因为长期不通风,有股说不出味道。
去年过年时,连续两年的限制解除了,孩子也不在身边。老公试探着向我提议:要不咱们回老家过年吧。
“老家?住在哪?”
“收拾下老屋,就住在老屋里。”
我的心一下哇凉哇凉地,每次为春节设计的完美过程,都能被他接地气的表达击得粉碎。如果不随着他,依他的脾气,这个年指定会过得不愉快。他会像孩子一样念念不忘地嘀咕,并且懒洋洋地不起劲,搅得人不愉快。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不就是过个年吗?图个乐呵,在哪里不一样呀。于是我回答:
“我没意见呀,只是有言在先,回去农村那可是冷。屋子要收拾,所有吃的东西需要买。这些在家里过本来都不是问题,到老屋可就不一样了。你要保证我暖和,不要让我收拾干活,在暖气房里呆习惯了,突然换到冷风嗖嗖的地方烧饭洗碗,我可受不了。能做到的话,咱就回。”
“不冷呀,老家其实不冷呀。”他絮叨了两句,回家过年的事就此不了了之。
又到年底,怎么过年又提上日程。就是有点不愉快呢。到底啥原因?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