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於朮、于朮、冬朮、广朮、贡朮、杭朮、于潜朮、仙居朮、吃力伽、炒白朮、焦朮、焦白朮。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挖取2~3年生的根茎,除去泥沙,烘干,称烘术;或晒干,称晒术;再除去须根。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饮片白朮
呈不规则厚片。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质坚实。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麸炒白朮
形如白朮片,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性味归经
甘、苦,温。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苦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祛除水湿。 善补气健牌、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治脾胃气虚、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及胎动不安。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症证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燥伤阴,故津亏燥渴、阴虚内热者不宜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