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问自答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写成的,在斗争中挣扎着写也不容易,拿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
科学愈昌明自然界的定律也发现得越多,愈精密。
所以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是由累积的知识,进而成为信念,而这个信念又经过合理的反证,好像不能推翻,只能肯定,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我觉得是合理合乎理性的,能说是迷信吗?
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有无论道千年,非己力可为。
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人有本性,这是全人类共有的本性,而且是全人类所特有的,猫有猫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狼有狼性,人也该有人性。
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快,需要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成熟最晚的是前额的大脑皮层,等到25岁才算成熟。
脑子成熟以后还会生长,还在改造,还能重组头脑,人生一世间头脑只在不断的改造,老人的头脑也一直在推陈出新。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从前伦理学或哲学教科书上都有小我大我之称,据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心理哲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肉体的欲望和人性里的灵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个躯体之内,矛盾不得解决,会导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统一,如果是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复考虑,仔细斟酌。如果只是欲念的克制,斗争可以反复,但往往是比较快速的,如果是一时一世,斗争的结果,或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每个人一辈子的行为并不是一贯的,旁人对他的认识也总是不全面的,尽管看到了他的一生,个人所见也各不相同,不过灵与肉的斗争也略有常规,灵性,良心不能压倒血肉之躯,只能适度让步,灵性良心完全占上风的不多,血肉之躯吞没良心灵性,倒也不少,而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协。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关于灵与肉的斗争,杨绛先生还提到了劳神父,和修女姆姆,两位修士。老神父是上海徐汇教堂的一位教师,他每天工作,日夜不停,到晚上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只是打坐,就这样一刻不停。
我们常常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就是说,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极少数,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自以为已经克制了小我超脱了私心,不必再为难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他们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有看透自己。
这一点我感觉还是说的很对的,尤其是,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有看透自己,是自己的修养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杨绛先生说,她读传记,读到一位科学家一生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专业,但是当他老了以后,听到她的同学得了诺贝尔奖,非常失望,可见她求的不仅仅是学识,还有一点名利思想吧,还有一位爱国军人,视士兵如自己家里人,自奉菲薄,他也是人人称道的英雄了,但是当他有一天听说自己的同僚升任大元帅了,他怅然自失,可见他还未超脱对名位的企慕。他们都算得上是有修养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修养得以完全超脱“我”的私心呢?多少人能看透自己呢?认识自己,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现在看的这一篇是杨绛先生写的,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当我看完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想,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修养,而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每一天的积累,每一天的努力,那么,就是说,我们要自查,自省,自知,自明。致良知,无心自足,何须外求;你的自律能力决定你的生活品质。
END
致力于成为一名有内容输出的记录猿,分享自己的故事更渴望可以和你分享你的生活,喜欢你的喜欢,让我们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