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经历了人在囧途,遍尝了虽千万人中我自孤独的滋味,于夜深人静时分,尝试填了首长调《水调歌头》,发在简书中。内容嘛,无非是些“物是人非事事休”、“热闹是过去的,现在什么都没有”、“自古羡伯牙”云云,隐隐在感慨:哪里是二三子。结尾一句:
无意箜篌者,相和在天涯。
行走于简书江湖,总算结识了志趣相投之二三,只是随着岁月流逝数已归隐,其中对那位“无意箜篌者”,留了些遗憾,没有道别,一直也没写点什么,这首长调算是赠词吧。

令人意外的,次日就收到回复:
城南小陌又逢春,偶入间村寻故人。
春天来了,这踏青有滋味真是甜,故人是谁呢。于是回复:
借问梅花何处落,高山一曲觅知音。
此处梅花一语双关,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曲,可以理解是写离别之情,毕竟,我当时没有送别。
而这对子各自的前句出自两首诗,第一句出自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第三句,出自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惊喜于两日后收到的回词——《唐多令·春赋——赠二三子 》(此处不列),顿时热泪盈眶,感动异常。
只是那几天疫情突袭,加上各种操劳,一直没时间去回复,一晃便是半月有余。期间仅有一次推敲,对方说:“下阕首句改成‘随风过花田’,你看如何?”
仗着读过几首诗,我开始布鼓雷门(班门弄斧):“‘因风过花田’,如何?黄庭坚有词曰:‘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还有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差可拟吧。”
到底还是掉书袋,幸不见嫌。
早就想附庸风雅和词一首,踌躇间遇到晚来风急,于是有了这首次韵:
唐多令·寄月次韵
寒晓候残烟。枯容怨旧颜。泪痕干,孤影谁怜?
隐隐墙隅蜂蝶闹,终道是,杏花天。
回首向诗田。右丞元亮闲。看终南,柳色连年。
试向梦中寻幻影,今古恨,伯牙弦。
上阕是一个转折,无论是寒晓还是残烟,枯容抑是旧颜,清晨的凉风拂面留下泪痕,甚至是只影无人顾,却在一瞥之下,看到墙角有蜜蜂蝴蝶在追逐嬉戏,墙外必红杏枝头春意闹,嗯,原来是春天来了!
南怀谨先生有言: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于是满心欢喜地去回顾喜爱的这些东西,那晚家南山陲的王摩诘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想必在精神世界中都是幸福的,终南山与南山,都是闲情逸致的好地方,邀两三道合之友,把酒话话桑麻。而这杏花天时节,倒霉的便是杨柳们了,听说有一阵子长安的杨柳树一度被薅秃了(折柳送别)。
只是到了夜晚,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什么意思?
我找不到你啊!
所以古往今来,总有些许遗憾。我会想到伯牙绝弦,幸好伯牙毕竟曾经拥有过,纵有遗憾又何妨!

喜欢柳青的一句话:
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又想起朋友写过的一句话:
但愿快乐永远萦绕我们周身,但愿幸福永远溢满我们心湖。然而,现实真的是残酷。
现实,终归与预期不尽相同,这里便不再多言,一切都在词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