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使春秋进入战国的“三家分晋”事件(二)

使春秋进入战国的“三家分晋”事件(二)

作者: 海溪兰蓝 | 来源:发表于2022-08-29 16:36 被阅读0次

    03 四国联军灭掉中行氏和范氏,晋国六卿变四卿

    因为赵鞅对邯郸氏出的阴招,邯郸氏拉来了中行氏和范氏一起帮架,打的赵鞅躲回到晋阳大本营。

    尴尬的赵鞅不甘心剧本没有按照自己设定的剧情走,想要扳回局势。

    于是利诱六卿之中势力最大的智氏拉着他的两个小弟韩国和魏国一起帮架。

    智韩魏三家发兵晋阳,让中行氏和范氏始料未及,很郁闷。

    此时有三个策略可以让他俩全身而退:

    一是赶在智韩魏三家到来前急攻晋阳,不过晋阳这个小炮楼着实不好打,这点是硬伤;

    二是对智韩魏三家许以重利,分化瓦解。

    三是退回本土,及时止损,他日再战。

    但最后这哥儿俩想法清奇地找出了第四个策略:

    开战!看打不死他的!

    晋国内战正式开打。

    中行氏和范氏的遭遇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八年混战,不仅损失惨重,精锐尽丧,随着中行氏大本营朝歌被攻破,二氏逃到了邯郸城,结果邯郸城没挺住被赵氏吞并。

    二氏继续窜出重重包围,逃到了齐国。

    赵鞅无疑是个真正的政治家,虽不知“斩草要除根”的说法,但精髓却是懂得的。

    第二年赵鞅陈兵十万在齐国边界讨要“国贼”,而齐国很不明智地选择和赵鞅开战。

    结果这个当时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齐国,却大败给了赵国。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晋国综合实力的强悍。

    接下来,智韩魏赵四家分别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的封地,晋国六卿变成了晋国四卿。

    智韩魏赵四家的分蛋糕行为,让晋出公大怒,好歹我是领导,哪怕给口汤喝也行呀?!于是给齐、鲁打招呼,希望山东兄弟能帮着讨个公道。

    没想到,山东兄弟还没等到,却先来了四卿的四个小分队,直接把晋出公打跑了。

    晋出公在向齐国逃亡的路上,越想越气,结果就气死了。

    晋国四卿接着继续玩权力游戏。此时的智氏最强,魏赵差不多,韩最弱。

    04 选错家族掌门人,晋国四卿变三卿

    历史事实证明,人类进程的淘汰规律并不都是“强者恒强”,最强的智氏永远离开历史舞台,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弱势力也能干翻领头羊”的逆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原因,是源自两个家族接班人的选拔,导致家族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同时也使得东周的历史出现了拐点,即从春秋时期进入了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

    (1)智氏立智瑶为接班人, 埋下了智氏灭亡的隐患 

    智氏宗主智申和赵氏宗主赵鞅越来越老了,当然要考虑接班人的事情。

    智申有两个儿子,长子智宵平庸普通,无过人之处。但宗族大佬本着“立长”原则,拥护并看好长子;

    次子智瑶,不仅长相俊美武功高,还能言善辩才思敏捷,且果断勇猛,极有主意。

    如此优秀的智瑶,恐怕搁现代也是一个精英人物。但是在血腥的兼并竞争年代,作为一个家族掌门人,只有个体的超强优势还不够,必须具备极为重要的三个基础:

    第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要清楚自己的长处短处,情绪欲望,现实和梦想的区别等等。

    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别人。

    要记得:活儿都是手下人干的。对于手下,要防范并尊重他们;知道他们适合做什么,他们的短处是什么;得知道他们的利益需求,该出手时不抠搜;喊你声主公,你就得有大哥范儿。

    第三,要知己知彼。

    不光要知道自家实力,更要知道别人家的实力;比你强的要联合,弱的要扶持或成吞并目标;要本着永远壮大自己的标准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策略;无论怎样都要留有底牌,别逮谁咬谁,必须让自己留在权利的牌桌上。

    智申没有在意智瑶的致命缺点:自视太高、刻薄寡恩;也没有对这个儿子牢固树立“三个基础”。

    就像天下父母的通病一样,看不出自家孩子的缺点,但同族长辈们却在这上面很有一套。

    智申族弟智果告诉他,智瑶毫无容人之量,谁的话都不听,无法与人和平相处,还说要是立了智瑶,智氏家族就完蛋了!

    智申却根本听不进去族弟的剖析,正式立了智瑶为继承人。智果随即果断脱离了智氏宗族,另立族谱,改姓“辅”。

    从这件分宗事件就可以看出智氏的这位大爷非常了解大侄儿智瑶。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春秋进入战国的“三家分晋”事件(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ah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