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旅游中的现实回归

旅游中的现实回归

作者: 米饭和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1-06 11:08 被阅读25次

    记得很久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话题引起了一阵风波,大抵是这句话背后的一些情怀映射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的旅游景区一到节假日便拥挤的不成样子,连各媒体的吐槽段子和图片都能成为“一段佳话”。走在景点中,越来越少有人用相机单纯的拍景色,反而随处可见有游客在自拍神器下露出清新的笑容,看得出,很多人对旅游的形式化越来越看重,相比风景,更在意我来过。我一直认为“爱旅游”是社会一种很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可以让心灵换血,在自然中有所顿悟,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能旅游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征程若无法与现实连接好,那么也许就会沦为费时费力费钱的无用之功。

    在上班之前我的视界是极其闭塞的,没去过远方,没去过家乡外著名的景点,于是一走出来,便像出笼鸟儿一般,着急看看外边的世界。每出差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在网上查询著名的景点,然后去走走,去拍照,去花比平时高几倍的价钱吃当地的小吃......一段时间后,看着地图,会满意和骄傲的告诉自己,某某地方我来过。而现在,这种满足感已经慢慢消失殆尽,原因在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会让自己发现各地景观的相似性,海浪和波涛都是带有腥味的、园林的花草和假山的设计看着都是差不多的、登山的小路都是幽僻宁静的、民风浓郁的小巷入驻着同品牌的商家、各色小吃一条街大抵也是相同的味道......这样的心理状态让我一度很是焦躁不安,因为突然意识到花了辛苦赚的钱和努力挤出来的时间去旅游,并没有给我的现实带来些什么,这种痛惜感很令人无奈与疲惫。

    从意识到这点起,我没再特意的旅游,人有机会到哪,就看哪里的风景。不再在网上找旅游攻略,而是查些地方志的资料,了解下当地的历史变迁,去最平常的饭馆点最平常的饭菜,听着人们最平常的聊天。去过之后,不再去想我去过了这个地方,而是过一段时间想着再去看看,哪怕只是在一小块湖边,或是一颗老树下的藤椅坐一坐。

    来北京最早去的地方是杨昌济故居,那里现在已是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在大门外望了望,胡同里来往的人很多,感觉自己站的久了都会挡住行人的路,但就是那么一望,让我对他的伦理学翻译著作重新提起了阅读的渴望,当我再读这些书并有所感悟的时候,也许会感激自己当时的一望吧。紧接着去了地坛公园,真的,当自己想着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就好像真的能看见老树下的车轮印,然后对他笔下的生与死,会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甚至会突然想开一些事情,有所顿悟,也许,这才是旅行背后有收获的地方,不在远近、不在名气大小,在于是否用心在走,是否能给自己的现实带来些积极健康的思考,是否能改变我们在生活中一些亚健康的情绪状态。

    在我看来,旅游本身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比如说如果在极其压抑的时候渴望通过旅游来缓解,那么在走过了远方的风景之后,夜晚回到宾馆的心情大抵还是空虚的;比如为了通过旅游这种形式来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那么即使在朋友圈发过照片收获到一堆赞的时候,心里也未必是充实的。因为和平时的生活相比,旅游的形式更加自由、更加贴近自然,它与现实本就是互成反差的,没有心态的植入,就无法将二者真正融合起来,就如三毛笔下之所以有别有风情的撒哈拉,不在撒哈拉,而在三毛,带一颗有情怀的心,走到哪里,都会人景合一。

    我们也许走不完世界的所有角落,但祈愿我们走过的风景也能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游中的现实回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bt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