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8日妇女节,不在武汉和繁杂的忙碌中度过,离了市中心,有微澜的湖水有茂密的树木有林中小屋有热烈的阳光,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想重塑我的马甲线和肌肉线条。
各种群里都在祝贺妇女节快乐,也收到数位朋友发来的微信。
“占小姐,女神节快乐!”
“谢谢你记得我”
“女神,你的节日快乐!”
“谢谢,你也是哦”
“女神节快乐哟!”
“谢谢啊,妇女节记得我!”
“娆娆,女神节快乐!”
“谢谢你的妇女节祝福哦!”
……等等数条消息
同一女性朋友聊天,
我说起今天是我们的节日耶!
她愣了一下,
我微笑说今天38妇女节啊!
她随即转头面露抗拒说什么妇女节,我们过的女生节女神节好吧。
我没接话,这段聊天戛然而止。
一天的经历,真说起来很细微不值一提,它们可以是365天里随便拿出来聊都记不起来的经历。
我琢磨一下,“女生女神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营销起来的呢,这么多年被炒的火热,看周边男男女女的态度似乎没有凉下去的意思。
我在20岁的时候曾百度过妇女的解释,在现代教育里年满14周岁的女子都称作妇女。但提及妇女,无论承不承认,它被污名、被歧义、被视作不美丽的称呼。
市场上的营销手段,直击痛点,无孔不入,在用你无法察觉的体感和速度深植你的脑海肉身。如果我们身边突然兴起某一种爆火的视听方式,它一定有其背后原因。当然,存在即合理,我并不关心营销动机,我只是身为女性角色,嗅到一丝危机。
中国是集权政治,数千年里的男权社会,到推翻清王朝迎来短暂的34年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高喊毛主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的女性觉醒才开始浮出水面。21世纪的女性们,尤其近些年,大女主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同许多女孩聊天,大抵上我是个合格的倾听者和保密者,所以她们都能同我吐露心事。这些年里,我同情每一个人,同时内心又诸多叹息,亚洲社会下的女性众生像。
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妇女”?它仅仅是中性词,只是性别的代称。如果我在两年前,我也更乐于接受“女生女神节”,为什么?因为好听,女生代表年轻,女神代表美丽。而妇女…啧啧…
这就是被深植脑子里的负面印象,中性词能延伸这样多不言而喻的污水。
同各式女性的交流,各有千秋,她们都很好,善良、美好、勇敢、坚强、可爱、真诚…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向往幸福追求快乐,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一个女孩当下告诉我,我想成为自信又自由的人,我会发自内心的祝福你,并且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可自信自由有前提,你能否完全接纳接受自己呢?
你如果连接纳自己都做不到?何谈自信?哪来自由?没有支撑力。
纵观历史典籍,一个真正被爱的女人,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女人,年轻美丽绝不是关键因素。他爱你,貌美在后期的能起到因素极其低。而年轻更是稍纵易逝。
我们更应该尝试着跳出枷锁和牢笼。
年轻貌美很好,很诱人,但我拥有更多可能性。
“女生女神节”背后约定俗成的概念彷佛是一块美味的馅饼,浪漫的漩涡,可口的蛋糕。它似乎在跟人类科学做抗击,跟地心引力做斗争,跟坦然接纳自己做遮眼布。抛出一个事实,人怎么可能不老?世俗意义上,老人怎么会美?
现代的男士们,也很有意思。现代教育下,他们都聪明礼貌绅士,知道怎么同女人讲话,当然,听了确实心生愉悦。
一个隐患,一旦男性开始接受女人应该年轻貌美这个设定,时间拉长,他们对于女性的要求终将越来越严苛,审美必定倾斜。营销学从来没有失败过。那些优质的男性们,注重精神世界,有一双能窥见女性皮囊下所呈现内容的双眼,识得她的韵味,折服她的魅力,才是一段美好体验的开始。
真正接纳自己,无论你是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