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诚的“表演”

真诚的“表演”

作者: 二妞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11:23 被阅读0次

    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

                                  ————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对一个人来说,不能承受之重,也难以解释万全,但终逃不过良知做底色。一个人最大的良知是说真话,一个专家,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是说真话。

    老百姓说真话没有多少人信,且极有可能被扣上“造谣生事、影响大局”的帽子,于百姓生活而言,代价惨重,疫情中的甲乙丙丁可见一斑。

    而本该为群众代言发声的专家多被集团“收购”,为他人利益和个人利益鼓与呼,无益于百姓也就罢了,更可恨的是数名无辜的冤魂和他的“宣言”一起陪葬,这个代价更甚,因为往往当百姓发现是“假话”时,为时晚矣。

    第三类群体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多是理念的舞者,对于术科的研判缺乏专业的支持,若对事件发声也是凭良知,但有知识不一定有思考,有思考不一定有风骨和勇气,能不能发声,愿不愿发声,敢不敢发声,这取决于一个时代真诚与否。究其原因,大多知识分子或专家并非真才实学,并非可以脱离利益的依附而存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万马齐喑”或“可防可控”了。

    只有当一个人专业过人而自立自足时,才有了忠于自我的基础,有了自说自话的权利,比如专家如钟南山、张文宏,学者如陈丹青、许倬云,媒体人程益中、财新等。

    究竟要不要说真话,做人何为真诚,成了目前国人心头的一根刺,隐隐作痛又无法消除。

    我曾经想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都无法确定,当前我最想说的是培养一个人的悲悯心和羞耻心是最为需要的,只有这两个条件具备了,才有可能培育出良知和真诚。

    老祖宗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或恶”都并非人的本性或本我,那时的人还未成为真正的人,当人社会化的过程中,真诚的美或虚伪的恶多是一种表演,这一点是相通的,“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能坚持表演一辈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是不是本心,这个人内心幸不幸福就是值得商榷的了,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不断审视和调节,只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演真诚的时候,才会变得越来越真诚,如果如十年浩劫中一直以极大的真诚“流下激动的眼泪”或动不动就“热泪盈眶”,这种失去自我的真诚,这种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表演性的真诚,这种“本我”一直不在场的真诚,就是一场最大的欺骗。

    鲁迅曾说过,为什么中国人奢谈真诚,却造就了“瞒和骗的艺术”?“我欲仁”,“出自本心”,看似真诚,本心在哪儿,是什么,有没有,这很重要。这让我联想到“道德模范”的评选,“美德少年”的培育,为什么有些人成年后分不清真诚和虚伪,以恶作剧的形式酿成悲剧却不以为然,有些中学生发出“疫情再严重点就更好了”的荒谬之谈,这是因为他们的童年多在“美德少年”的绑架之下度过的,不能表达真实的孩童的想法,只能向着模范的标准说着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假话、漂亮话,可悲的是孩子在那个年龄并不知道自己活在脱离真实社会无边无际的云端,当狗血的现实扑面而来,他已分不清真话假话,真诚和虚伪,被狠狠地摔在地面,狼狈不堪或窘态、惨剧百出,这并不完全是他的错,他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那些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和个性的话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肯定与赞赏”,“教师应该懂得珍惜和呵护学生那种纯真的感情,因为那是学生道德情感的萌芽”,这也是“人是最高价值”之尊重人性的最佳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对此,可结合实际教育工作辨正去看,扬善是教育之要义,但要尊重孩童的本真,听从孩子的内心,不可强加模范、标兵之枷锁,不可设置评比之狭轨,不可忘记教育的初心和归宿都来源于孩童和人性的真实,方可培养出真正的人,有血有肉“不完美”的人。与其说“抑恶”,不如说“辨析”“引导”,抑制带有强加、暴力的成分,孩子的“恶”多出于本真,多出于本真背后的习惯,大多谈不上道德、规则或法律,如果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找到适合其成长的路,也即让孩子学会、愿意选择真诚,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融入,一个人的真诚与虚伪总是在不断的交织,博弈,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无法分开。当你用心思考时你会发现,真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面对事物的一种选择,也是人在自我修为中的一种努力到达。

    一个人只有在学校或孩童时代体验过真实的假话和真话,学会了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同情,同时以“羞耻心”对灵魂的不断拷问,这个人离真诚就不会太远,即使没有说真话,至少他知道哪些是真实的,至少他不会对社会带来危害。

    还要分清的是,真实与真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实,指客观事件,有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属实;真诚,多指意愿,做事的目的是否出于本我。所述真实,不一定真诚,其背后意愿的考量更为重要。

    人在孩童时代会无知无畏多说真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受教育”会变成假大空话的“表演机器”,经历了生命的洗礼及内心的觉醒后,又用漫长的时间学着说真话,所谓的一生风华正茂,不过是画地为牢。

    退出南都和新京报舞台的程益中说“我已学会了用荒诞和诙谐与这个世界相处,这已是我最大的不妥协”,这是他对这个世界也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很是感慨也无比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诚的“表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dq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