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学就偏科,喜欢语文,学数学有些吃力,特别是应用题,就没有学好过。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强项是语文,数学是弱项。
照这样分析,我是文科好,而英语也属于文科,理应能学好。还未学英语之前,我就这样分析过。
进入初中学习,课程一下增加了。由原来的主科只有话文和数学,一下增加二门课程英语和物理。加上副科的政治、地理、历史还有音乐、绘画、体育。加在一起,十来门功课。
初中,什么都变了。第一次离家寄宿到学校,一下子从每天5节课改成7节课,加上早晚自习课,感觉一天从早到晚都在上课,一下子有些不适应。
英语老师是一个据说只有高中文化的男老师,第一节英语课,老师没有用英语介绍自己,让我有些失望。教我们音节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师读得不够准确。对这个英语老师,我颇为怀疑,怀疑他能不能教好我们。
在将信将疑的学习态度中,很快迎来第一次的英语测试,因为对老师的不信任,我学习英语的态度确实有些漫不经心。但对待考试还是很认真的,测试卷发下来,我的分数是38分,排在倒数几位。
我有些不信,翻看试卷发现,那个分数只是上面一张卷子的分数,下面那张卷子的32分被老师忘掉了。
我当时大怒,问老师为什么把第二张试卷的分数不算。老师看了看试卷,不置可否。这让我特别生气,从此以后,我拒绝上英语课,一次都没有再听这个老师的课。每次考试也都交白卷,那个英语老师也从不过问。
这让自己的英语落下一年的课程。初中二年级,从县级学校调来了新的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换了,我想要好好把英语这门学科捡起来。但是,非常的难,一年的课没上,基础的音标都不会,更不用说一年的英语单词了。
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去记单词,收效甚微。赶了一年,把很多时间用来记单词,其它学科的成绩开始下滑,但英语成绩也没能赶上来。那是一段很艰难的历程,最终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太糟糕了。首先是先入为主地不相信老师,其次是把学习当成了儿戏,当成了为老师学,没有意识到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直接导致一门学科没有学好,间接连累其它学科,成为学不下去的导火索。
可见“为自己的所有事情负责“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