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发生的事情:
- 闪过考CFP的念头,最后发现考试费巨贵
- 去大使馆参加晚宴,遇到了许多校友
- 看了一本区块链的书
- 办了一张8000块钱的SPA卡
- 做了个智能投顾报告
- 看了一个风控系统
- 和丁老师见面聊了许多量化的事情,丁老师指出最近两个月不要涉足股市(11月10日)
- 和一个新人吃饭,饭间发觉自己有变化
- 看了一本晦涩的哲学评论,叫《人生的意义》
- 写了一个资金面量化的文档,最终半途而废(也因为被指出回测困难)
- BD了一发朋友新做的相似企业对标
- 做了一遍人格测试,发现自己的人格现在是INTJ(也即从情感导向变为更思维导向)
- 阅读了《资管行业报告》
- 阅读了《债务与魔鬼》
- 阅读了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并觉得很有道理
- 拉了利率走势和股价的关系
- 回厦门开了一次会——见到了很多有意思也有底气的学长,自己觉得很为他们骄傲
- 做了个篇幅很长的基金分析报告,并开始整理代码
- 做了个债券分析——对于债券定价的相关因素有了基础了解
- 咨询了移民某国的事情,觉得可以比预期更早地开始准备
- 见了一位真正的大佬,并感慨静水流深,原来人是可以完美的
- 在月末的某天,获得了某种较为正确高级且积极的世界观,并开始感觉到力量
十一月的世界观:
- 首先,钱是个好东西。许多人喜欢钱,喜欢的是它的使用价值,但我更喜欢它作为价值尺度的功能。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物品的价值由价格衡量。相应地,一个人年轻时作为工具的价值、中年时调动工具的灵巧程度以及自身技能的成熟程度,直接的表征指标是所拥有和控制的财富的多寡。我们应该学会热爱金钱,作为很好地检验自己的价值是否有得到不断的提升;
- 其次,我们到底应不应该焦虑?我觉得不应该。让我们焦虑的无非就是房价和各种“赶不上趟”。但如果我们的一生与时间和增长为友,就会发现——许多事情是迟早的,没有什么好焦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求和,如果你第一年收入是10万人民币的话,每年50%的增速,第十年的收入会是多少,你加和一下试试。
- 年轻人不要着急去改变世界,毕竟指数函数的曲线起始的时候都是平坦的。你有10万人民币的时候,想20万人民币的事情就好;等有1000万的时候,可以想2000万、3000万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你能调用的资源更多了。
- 很多城市白领贫穷,主要是两个原因:错误的思想导致他们在20几岁获得一个相对稳定体面的工作之后,就彻底放弃了学习;太早建立家庭、养育孩子消耗了精力。
- 工资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唯一或者最主要的收入。一个肯定的事实是,工资能给你的增速太低太低。只有开拓市场(股票投资也算)才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维持增速。但不要一下子就想着太大的事情,毕竟一开始时能调用的资源很有限,toB的事情除非有核心技术否则渠道不允许、或无合伙资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