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6岁孩子,说起话来可能没完没了,对于这种情形,父母如何处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356653/a6bdb04f2fce917b.png)
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让孩子闭嘴。在有的家庭里,父母甚至做出规定,绝不允许孩子说个没完。
第二种方式是不管孩子说什么,大人都不予理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自言自语,他们跟大人之间
丝毫没有互动和交流。
第三种方式是假装倾听,实际上仍在忙自己的工作,想着自己的心事,偶尔说一声“嗯、啊”或者“好极了”,以此应付孩子。
第四种方式是有选择地倾听,孩子说到某些似乎重要的事情时,家长才会竖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试图以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信息。当然,大多数父母未必受过专门训练,可能不具有良好的选择能力,所以通常会遗漏许多重要信息。
最后一种方式则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
在以上五种倾听方式中,父母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一种比一种多。你或许以为我会推荐最后一种方式,因为它能体现父母对孩子最多的爱和关注。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6岁大的孩子很爱讲话,如果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父母就没有时间做好其他事情了。
其次,努力倾听并认真分析孩子的一切话语,这将使父母感觉精疲力竭。
最后,6岁的孩子说的话,大多单调而乏味,整天倾听,只会让你感觉无趣而厌烦。
最好综合以上五种方式,有选择地权衡运用。有时候,让孩子直接闭嘴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他们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只会让你分心,无法专心做好别的事。你和别人讲话的时候,孩子也可能故意插嘴,表示他们对外人的敌意,或故意引起你的注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6岁大的孩子并没有明确的意图,常常只是为说话而说话,不一定需要你的倾听。这种时候,他们即便自言自语,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不过有时候,孩子也渴望与父母亲近,需要父母听他们讲话。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的不是言语交流,而是和父母间的亲密感,因此只要假装倾听就足够了。其实孩子也能够意识到,父母有时是在有选择地倾听,但这种“倾听原则”同样能使他们感到满足。
6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这种倾听规则,而且在他们大量的话语中,只有少部分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反应。父母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种平衡点很难把握。换句话说,倾听6岁的孩子讲话,通常是相当艰难的,如果你能够做到,就证明你表现出了真正的爱的行动。因为没有爱,父母就难以产生倾听的动力。
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价值创造价值,爱诞生爱,父母与孩子在爱的默契配合中,就像是跳起双人芭蕾舞,在舞台上共同旋转,动作流畅而敏捷。
上面针对的是6岁的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听与不听的平衡点也会改变,但总的原则没有什么变化,不论年龄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