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读书笔记最后一篇。
「1464」
【古代兵书】
各家传世兵书撰写者如孙子、吴起、司马穰宜、韩信、诸葛亮等,都侧重于战略思想,极少关注兵种构成和战术运用。
中国古人里,真正记录探讨战争细节问题的,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最实用的兵书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另有两本值得注意,也都是侧重于讨论技术、战术层面的问题。
一是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六韬》,采用的是姜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形式,侧重车、骑兵的运用。
二是唐代的《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主要是步兵作战纪律、编组、训练要领、与作战理论。
军事地理方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于战争史研究大有价值。
【千古难得戚继光】
戚继光不仅实战能力强悍,其超越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名将的,在于他还写书,记录下他的练兵和作战经验。(见上)
长期一线实战和经验总结,他深知当时朝野包括军队将领的误区,并据实指出:
1、夸大个人“武艺”的作用,喜欢招募一些耍刀弄枪很花哨的武师,真正战争的队列很密集,根本没有空间给个人跳来跳去、把刀枪抡圆了耍的。
2、对“阵法”的理解很神秘,搞的像大型团体操表演一样华而不实,平时操练好看,上战场没用。
戚继光说,士兵大多是愚民,往往连方向都分不清楚,所以号令要用前后左右,不能用东南西北。
“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从枪戳来,从枪戳去,乱刀砍来,乱刀还他。一齐拥进,转手皆难,能容得左右动跳?”
对付倭寇散军,戚继光用鸳鸯阵,每五名士兵为一基本作战单位,前方一人盾牌,身后四人保护和攻击,原则是以多打少,5人同时对付1-2名敌军。不过此阵不适合大规模会战。
从筹备北方边防(防蒙古)开始,戚继光的视野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跨越到了近代,注意力转向了军队的全面火器化,这也是他《练兵实纪》里最重要的主张。
他也一直在呼吁提高火器生产的工艺水平,但当时中国缺乏近代基础科学体系,弹道学、化学、制图学都未出现。
黄仁宇说,戚继光是一位孤独的将领,完全脱离了他所处的时代。
而造成这个局面的,仅仅是他勤于总结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
【五胡】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我另外找资料整理了乌桓和柔然,把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凑凑齐。
匈奴
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秦末汉初渐强大,一度控制西域。汉武帝时期,被击败退出漠南。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汉武帝晚年,匈奴重新掌控漠北。后匈奴分裂,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东汉,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48年,南匈奴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权。
鲜卑
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
鲜卑人中某些部族具有部分白种人特征。
唐李渊李世民父子,一半鲜卑血统。
1、拓跋鲜卑
建立三魏
长期生活在北方草原,“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
西晋末年起,草原游牧鼎盛期,“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此时开始与中原互动,与中原军结盟对抗匈奴刘汉政权,305年,其头领之一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授“大单于”称号,这种来自中原的名号馈赠,是对游牧部落走向权力集中的一种诱导。
拓跋部集权化历时数代人,中间几经反复,先后成为石虎后赵的附庸,又被苻坚前秦征服,前秦奔溃后,拓跋珪带领族人重新立国,完成拓跋部政治集权。
2、慕容鲜卑
建立四燕
另有一支,慕容吐谷浑,迁徙到西北地区,建国吐谷浑,663年为吐蕃所并,后来一部分融合于藏族,因此,鲜卑先民是后来的青海-甘肃藏族的重要先祖之一。
羯
当时匈奴族的一个分支,原是匈奴贵族的奴隶军队,五胡乱华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北方地区称霸,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政权。
氐
山林民族。分布在今四川、甘肃、青海等省的交界处,姓氏皆为汉姓,族群汉化程度很高。
五胡十六国期间,氐族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前秦曾统一中国北方。
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周边的民族之中。
羌
很复杂了。
从商之前就有古羌族,是华夏族源起中一支,游牧在西部地区,周人早先就是替商人抓羌人做活祭,
汉代时,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为隔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可见当时羌人影响力不小。
南北朝时期的羌人活动,应该主要是前秦奔溃后,羌人姚氏建立后秦,一度也较为强大。后被刘裕所灭。
羌的概念,在历史上应该有过多次变化。具体还不清楚。总之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原,现在已经完全融合了。
乌桓
东胡一支,207年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曹操部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等同化。
柔然
南北朝时期,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是东胡鲜卑直接后裔。
柔然当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并立,主要游牧范围北至贝加尔湖地区,西达阿尔泰山,东至额尔古纳河,核心区在今蒙古国。
【两晋南北朝简史】
266年,司马炎(司马懿之孙)篡魏建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
291-311年,经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衰微
316年,匈奴人攻陷长安(3年前从洛阳迁都长安),西晋灭亡
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次年称帝),东晋开始
304-439年,以李雄和刘渊分别在巴蜀和中原建国起,至北魏拓跋焘灭北凉止。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国。
370年,苻坚前秦统一北中国
383年,淝水之战
384年,前秦陷入全面战乱,释道安等胡汉僧人在长安翻译佛经
399年,法显从长安(后秦首都)启程去天竺。孙恩天师道军在江南起兵,刘裕参与镇压
404年,刘裕领北府军起兵,攻克建康,灭桓玄之楚,重建东晋
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次年灭之
411年,刘裕灭自广州起兵一度攻入建康的卢循天师道军
416年,刘裕北伐后秦,次年灭之
420年,刘裕称帝建宋,东晋终结,南北朝开始
479年,萧道成代宋建齐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改革,改姓元氏
501年,萧衍代齐建梁
528年,北魏河阴之变
523年,六镇起义,北魏濒临奔溃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50年,高氏代东魏建北齐,都于邺城
555年,西魏占领蜀地,攻灭江陵,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
557年,陈霸先占领建康,废黜梁帝,建康城外两度战胜北齐军后,代梁建陈
557年,宇文氏代西魏建北周,都长安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代周建隋
589年,隋灭陈。韩擒虎俘获陈后主。华夏一统
【零碎补遗】
与三国东吴的江防局面类似,陈军在对抗北方威胁时,也是依托长江,力保汉江河巢湖入长江之水口。
北齐北周与南军在长江中游的战事表明,北方军队难以在江南水网地带迅速扩张,最终会因为长江制水权丧失、补记断绝而陷入失败。所以,攻击江南政权必须借鉴当年西晋灭吴经验,以主力军袭击都城建康,以期迅速解决战事。
政权分权涣散——通过内战走向集权——新兴政权对外扩张,构成了一个从内到外、从政治到军事的连续发展过程。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有利前提,
此前,南北政权相互攻伐中,不断开通、疏浚中原和江淮一带的水路与航道。
北魏,以拉弓力量将士兵分为羽林、虎贲、直从三级。
马铠(南方叫具装),又称铁骑。是骑兵对步兵战斗的产物。在骑兵之间不适用。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王朝的政治基础。
1、从原来松散的部落联盟制演进为强有力的集权军事制,统帅才能强制骑兵采用危险程度很高的冲击+肉搏战术,
2、马镫出现,骑兵VS步兵,战力出现压倒性优势。
【中西方关于轻骑的不同定义】
1、中亚和欧洲,
轻骑兵,是指没有马甲,以弓箭为主要武器。
重骑兵是人、马都有铠甲,以长矛冲击为主要战术
2、中国,
轻骑,是指不带后勤辎重的纯骑兵战斗部队,讲究的是行军速度。
重骑,与之相对,携带全部辎重的骑兵部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