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了一份叉烧饭,24元,在我看来虽然小贵,但味道着实不错。还好不常吃,偶尔吃一回,也算调调味口了。吃饭的时候,我想起来河南人打招呼的一个常用语“吃了没?”,外人听了可能会困惑,我吃没吃关你啥事,甚至还有人会觉得冒犯。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也没怎么仔细想过,直到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看到一位老人由儿子陪着坐飞机回家收麦子,博主就问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回家收麦子卖了挣的钱能够上飞机票钱吗?老人笑笑说肯定不够,但说啥也要回去。
之前我会把这理解为是老人对土地的感情,现在才意识到哪里是感情,纯粹是穷怕了!饥饿的烙印打的太深了!
为啥打招呼要问吃饭了吗?这其实就是对饥饿的一种特殊记忆,因为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河南人吃不饱饭、吃不上饭,很多地方出现了三光,树叶捋光、草皮铲光、树皮扒光,更有甚者出现了易子而食。我母亲之前就跟我提过,曾经村里一位我特别敬重的老人,我喊姥姥的,她就经历过那样的苦日子。
苦日子里,能否吃上饭成了大家日常核心关注的事情,于是见面打招呼问吃了没就成了习惯。就像去厕所叫接手一样。再说一个大家切身的例子,同学见面,经常首先问什么,是“你作业写完没?” 道理是不是很是一样。其实我们的语言习惯中就藏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