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是一个快步入30岁的人了。
回想起来还是儿童那会儿,突然思绪万千,甚是怀念,就想着把我儿时的家乡还有儿时的我以及儿时家乡的人写出来。
但真正到了自己要下笔写的时候,突然又发现不知道写什么。
记得儿时在家乡时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候,儿时的家乡是印象中最漂亮的,记得那会儿家乡的人也是最淳朴善良的。
(一)儿时的自己
现在能回想起来最早的事就是自己上幼儿园的事了。在我的映像中它算不上是正规的幼儿园。
怎么说呢,村子里全部加起来的人口都没有5、6百人。大概是那么个数字。所以那时村子的学校是混合制的,就是只有一个教室。教室里面差不多有十二三个学生。而且只有一个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最让我好奇的就是一个教室还分的年级,这个就很厉害了。
不过那时我在教室是没有书的,和我同岁的还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我们三个只负责坐在教室就行了。以至于后来我八岁时26个英文字母都背不全。
一个教室内的还有三年级和五年级,我现在真的是不记得那会儿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到底是先给三年级上还是先给五年级上。
村里的这所学校它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堂。因为它不是专门给学生盖的,而是当时为了村里的孩子可以上学。正好有户老农搬走了,争得人家的同意才被改为学校。
后来我自己认为,有学生学习的地方它都可以叫做学校。
我在这所学校就简单的坐了三年,只负责坐,其他啥也不同管。
最让我忘不了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们课间活动的时候。和我同岁的那个发小,我俩不知到谁出的的馊主意,逃课(逃坐也能这样说)。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趁着老师不在,我俩就溜了出去。大概是早上8点多吧,我们去爬山,捉蟋蟀,然后又到河里捉青蛙。最后又光明正大的回到教室。差不多回去已经快12点了。
老师那次打的是真狠,也是第一次打我俩。拿着尺子抽。当时是真的怕了,所以后来的学业生涯没有胆量逃过一次课。
就在老师打我的那天下午,由于自己上完厕所然后扣不住腰带,腰带是我爸亲手给我做的,就是粗红绳两边带俩铁丝钩。老师见我站在那鼓捣半天,随后他亲自过来给我扣上了。那是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尴尬是啥样子,只不过那会儿还不知尴尬这俩字是啥。
这就是儿时的我,捣蛋又调皮。感谢儿时的自己有这么一段可以让现在的我来回忆的捣蛋故事。
(二)儿时家乡的风景
儿时家乡的土路现在已经变成了水泥路。
记得小时候夏天来到,我们十几个,村里的孩子一同到小河边捉蝴蝶,那会儿夏天的蝴蝶是真的多,脱下衣服趁着蝴蝶不注意盖上去,最起码能捉十几只。
每当夏天来临,进村的小路上蝉声总是不断,特别是中午那会儿。
小河边的野花争芳夺艳,河水总是那么清澈透明,蝌蚪在水里欢快的游着,村里的老一辈老是叫我们不要捉蝌蚪,会遭报应。不过那时年龄实在太小了,理解不了他们说的要保护小动物。(只是他们说的比较封建)
每当下雨过后,村里的空气意外清爽,还能看到那漂亮的彩虹。长大以后遇见彩虹和看到流星一样稀少,所以有的人看到彩虹还要许愿。
还有村里的桑葚,杏子,野果子那些,儿时特别喜欢吃。再后来自从搬出来家乡,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吃过了。(不是买不到,而是那种家乡味真的不一样)
(三)儿时家乡的人
在儿时的记忆里他们总是那么淳朴和善良。
记得儿时每逢过元宵,过年。我们一群小孩每家每户去拜年,磕头。大叔大婶儿,爷爷奶奶们总是亲切的问候道“孩儿呀,真是亲了才长得,真听话,快来吃糖”
过元宵节,别提多开心了。新衣服口袋里塞的满满的鞭炮。别人家放完我们在屁股后面捡。晚上回家以后,还给父母炫耀“看,这么多呢”父母只会轻轻责备“看你把新衣服弄的”但是他们也只是说,不会阻拦。(我想他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
写来写去,感觉也差不多了。
儿时的自己留在了它因该留在的回忆里。
现在的我只是偶尔还会想起那些片段。
或者一段话,或者一件事。再或者一个人。
儿时的家乡依然在,只是不在是以前的面貌。
回家的路还在,只是下雨过后我的鞋子再也没有了泥土。
家乡的人走的走,搬的搬,只剩下了那些老房子在叙说着故事。
只是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落叶归根。
我想是会的吧。
好了,这就是我的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