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

作者: Kathleen_c6e6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13:12 被阅读0次

    萨提亚

    萨提亚是最早提出在人际关系及治疗关系中,“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著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ce)。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The Satir Model, Banmen 1976, Satir 1991)。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在诸多家庭治疗理论中,一直是难以归类的派别,有的教科书将之列为沟通学派,有的将之纳入人本学派,究其原因,在于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因这种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她在进行家族治疗的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特别的活动,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这也表示萨提亚并不抱持强烈的本位色彩,她尊重并实际运用不同取向的治疗方法,兼容并蓄。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6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萨提亚继续为这两母女进行治疗。母亲、女孩、萨提亚之间慢慢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关系。这时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先生一起参与。结果,当他成为面谈中的一员时,本来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又掉回原来的状态。

    萨提亚在这个时候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了某个关键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后来成为她创立全新治疗模式的契机。

    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仅余的这位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兄弟来到治疗面谈中,并展现他在这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这些经历以及之后的经验,让萨提亚发现,治疗并不仅限于“那认定的病人”,也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也许,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来带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家庭中每一个个别的成员。

    这也让她开始强而有力地使用“雕塑”的技巧,她让案主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来代表、呈现沟通的信息。这些身体姿势可以透露出、并使案主觉察到那些他没意识到的信息,并从而有所改变。

    例如,萨提亚就让那位“天之骄子”站在椅子上,他的父母朝他摆出崇拜的姿势,且不留一丝余地给女儿。借着让家庭成员演出这一场景,萨提亚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经常加以否认的感受。这个体认也促使他们去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

    萨提亚从这次经验出发,发展出以系统取向来帮助家庭的家庭治疗,对治疗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庭重塑的前提就是萨提亚所相信的人类基本事实:

    1. 人本来就有能力活出丰富、喜悦的生活。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这种能力。

    2. 人对事件的应对方式,是决定该事件有何结果的主要因素。

    3. 应对方式是人在最脆弱的时期(出生到五岁)学会的方法,人在这个阶段最缺乏信息,无法判断自己所学方法的效力和益处。由于这是最初的学习,而且是在非常脆弱的时期。所以几乎都会铭印在心。

    4. 人有能力转移、压抑、潜抑、投射、否认或扭曲自己与生俱来的各种能力,以顺应自己所感知的生存要求。

    5. 不论在任何年龄,大部分人都能学习新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

    6. 人会在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学习,把人的生命视为神圣的,家庭重塑就同时是灵性与知性的经验,可以释放能量,脱离过去的桎梏,走上发展之路,成为更完满的人。

    带领家庭重塑的人若相信并反映出生命的神圣性,能体认宇宙玩笑的本质,从内心和灵魂深处来带领,同时符合逻辑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果除了用脑,也用心来进行,而不受限于僵化的规条;如果有探索的视野,而不是预设立场,就会遵循宇宙的法则,并能发现真正的人性。

    治疗信念

    1. 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

    3.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4. 我们有许多选择,特别是面对压力作出适当回应,而非对情况做出实时反应。

    5. 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份,而非病理负面的部份。

    6. 「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份。

    7.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8.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各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9.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10. 多半的人倾向于选择对他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11. 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12.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

    13.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自我价值。

    14. 父母常重复在其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5.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16. 欣赏并接受昨天可以增加我们管理今天的能力。

    17. 在迈向统整中的一个目标即是接受父母也是人,并且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遇。

    18. 应对乃是自我价值层次的显现;自我价值愈高,则应对的方式愈统整。

    19. 人类的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境。

    20.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就在那里发生。

    21.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即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22.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提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l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