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有镜子的房间里,欺骗或表现性别及种族歧视的可能性较低,更愿意助人为乐、努力工作。“通过安排让人们意识到自我!”博登豪森说。“他们更有可能停下来思考自己在干什么,这反过来导致了更可取的行为方式。”----《无价.39章》
窥视真实的自己我想“自己窥视自己”,也可以达到某些监督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建立在潜意识里的认知。换而言之,我们只是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理想化的自己。
但是,通过眼镜的视觉,传达到大脑,甚至是精神世界里的自己,比潜意识中的自己更加真实。(PS:虽然之前上过上海大学成庆教授的课程《佛教的智慧》,有几课关于什么是真实的讨论,其中关于“真实”有过许多非常辩证的判断,《心经》中也有过五蕴皆空、无色香声味触发、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妙句,这里也就不多进行辩论了。)我想,对于Galen V.Bodenhausen阐明的观点就是“看到了自己,思考自己,采取行动”。
潜意识里的自己是什么?就是你希望成为的自己!比如现在智能手机中的P图软件,很多人P了自己的照片,就会潜意识认为P的自己(即自己乐于接受的自己),即是真实的自己。反而,不接受没经过P图处理的原图了。虽然说摄影技术对于被拍摄人的美观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我还是个摄影新手,不多加讨论)这点,我在一次公司年会上作为拍照者深有体会。大家只接受漂亮的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己),而拒绝某个角度瞬间真实的自己。
眼睛中的自己是真实的,也不完全绝对。在个别人中,由于重点关注缺陷忽略的思维,决定了她们已经具备“过滤真实”的功能。而是通过有限的条件证明“自己就是自己无限潜意识中的自己”。
所以,正视自己才能够做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化思索为行动,行动中完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