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4.12)
2024年,是栖霞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与行知教育思想”建设年。为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与行知教育思想”有效开展,学校特根据建设年活动要求,梳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制定贯穿全年的活动方案,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以期进一步深化教师认识,提升教师水平,完善教师行动。其中,有一个常态做法,就是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名为“传承行知教育思想”,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理解践行。
行知先生说过,谁说小孩小,她比小孩还要小。这句话是行知先生学生观的核心表达,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当中时时体会和领悟。
故事一:熟能生快
有一次在阳光学校,与二年级1班的孩子共同学习《认识时分秒》,出示一幅图,请孩子判断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依托已有对时分秒的认识,结合跑步比赛的评价办法,能够对比赛结果做出正确判断。知道用的时间越多,跑得速度越慢,跑步成绩越弱,反过来,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步速度越快,跑步成绩也就越好。
小张同学积极发言,进行分析,指出因为小明平时没有多多练习,所以跑得少,成绩不好,另外一个人因为平时练习得多,所以跑得快,成绩好。
小张同学不仅看到了比赛的成绩,更看到了比赛成绩之前的故事,指出练习得多,同样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也会多一些,所以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什么?常言道,熟能生巧。从孩子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熟也能生快。
这样的孩子怎么样?小不小?从理解和表达能力来看,一点都不小。甚至还有点了不起,是不是?
故事二:老师,你怎么不喊我?
阳光学校的课表里面,每周一和周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和二年级1班的孩子一起学习数学。但是,本周三因为要去市里参加金陵好课堂现场推进会,所以把课调到周四上午第一节。早晨打开电脑,发现直播软件更新以后,不能直接弹跳出授课页面,所以临时改用手机授课。在手机上共享课件以后,看不见教室里共有哪些孩子。
起初自己并未发现,直到上课近35分钟,小李同学突然发问:“老师,你为什么一直不请我发言?我也在教室里呢!”这个时候,才发现在逐个请孩子发言的时候,有所遗漏。
然后,赶紧补救,请孩子自己选择图中景点,做一做小导游,说一说行走路线,以便领着老师和同学一起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如果孩子一直不提醒,我可能整节课都对教室里的学生人数保持着不完全的认识,所以要感谢孩子在耐心等待之后的提醒,也让我知道了个人在手机端直播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升。
故事三:老师,你怎么才来?
这个星期,从好课堂到教育家,再到跨学科以及爱眼防近,天天都有大主题,天天都有大任务,所以有两天的早读未能给孩子们布置“早读任务”。星期四上数学课的时候,孩子看见我,一起向我发问:“老师,您怎么才来?”
……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说,教师不是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领到工资,而是因为能把学生教育好,促进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才领工资。
我们的工作旨归在哪里?先有行知先生,后有崔教授,都提醒我们----教育的落脚点在孩子那里。尤其是小学老师,我们的论文要写在课堂上 ,写在学生的发展里,写在与学生一起的点点滴滴里。
2024年,是“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与行知教育思想”建设年,借此契机,我们需深度学习行知教育思想,感悟和完善自己的学生观。
----2024年4月12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