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贵在沉默。
每个人都是尘埃中的一粒沙,没有高低轻重之分,当一个人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见识越来越广时,便会懂得惜字如金的道理。
相比滔滔不绝,沉默有时候会更有力量,让人魅力无穷。
01 不向他人诉苦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过:
“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低谷时期,那些生命中的至暗时光还是要靠自己点亮,而不是靠向他人诉苦。
你的诉苦于别人来说,不过是一段故事,甚至都不曾在他人心中泛起一点涟漪。
就算他人能报以同情,可生活是自己的,还要自己慢慢度过所有的苦。
生活实苦,唯有自渡,其他人真的爱莫能助。
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位女子将自己的苦难向另一位女子诉说:“我的命太苦了,人到中年,丈夫背叛,工作也丢了,受尽了苦,这世上还有人比我苦吗?”
默默倾听后,另一位女子说:“我丈夫早亡,前不久,唯一的儿子也战死沙场,儿媳妇也改嫁了。昨天下了暴雨,房子塌了。”
诉苦的女子听完马上止住了哭泣,惊讶地问道:“那你怎么这么平静啊?”
妇人淡淡地说道:“因为抱怨没有用,生活还要继续,还要活下去啊。”
是啊,这世上每个人有自己的苦楚,有人选择逢人就说,有人选择默默承受。
不抱怨不诉苦并不代表心里不苦,只是他们明白了诉苦没有用,说不定还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
逢人就诉苦的祥林嫂,让所有人都躲着她,最终敌不过命运,倒在寒风中。
而《活着》里的徐富贵却能在亲人相继离世后,依然赶着牛儿唱着歌,在岁月的苍凉中活出人生的另一种姿态。
做人最大的成熟就是学会自我修复,到处诉苦没有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自己,有些事我们必须独自承受,跨过眼前的阴影,才能迎来灿烂的明天。

02 不随意评价他人
一位哲人说过:
“人类的最高智慧,是不带评论的和任何人相处。”
正所谓,智者不评人,愚者常妄言。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并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处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看问题无法做到全面客观,还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有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引起很大的争议,其中一名记者给作家蒋方舟打电话,想让她对其中一名得奖者的一首诗做一番评论,但被蒋方舟以没有读过该作品为由拒绝了。
谁知那记者依然没有罢休,给蒋方舟念了那首诗。
蒋方舟对记者说:“仅凭一首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看。”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出言有尺,做事有余。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看到的和耳中听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不足以了解事情的全貌,妄加评论只会以偏概全。
就像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人用一种恶意来看待他人,随意揣测他人,将自己摆得高高在上,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却全然不知已经伤害他人。
他人的成就我们可以用以激励自己,他人的悲惨经历我们可以在内心表示同情,但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这世上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中,你不融入其中,根本就无法了解,不轻易评价别人,是做人最基本的善良,也是最高的情商。

03 宁可沉默,也不说破
《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到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做人,该沉默的时候要沉默,对待看不惯的人和事,宁可沉默,也不要说破。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的战事正值焦灼。
曹操一心想灭袁绍,可袁绍兵强马壮,实力更强一些,让曹操心生烦恼。
某天,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靠曹操,并向曹操献上良计,夜袭乌巢,最终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许攸认为是自己成就了这次战果,便到处吹嘘自己,因为他跟曹操从小一起长大,就到处散播曹操少年时的荒唐事。
曹操营中的许褚看不下去了,便在醉酒后将许攸的人头割了下来。
当许褚提着许攸的人头向曹操请罪时,曹操只是责备了几句而已。
于是有人说,曹操其实是借着许褚的手将许攸除掉,自认为聪明的许攸就这样败在自己的嘴上。
许攸千不该万不该,逢人就讲曹操的荒唐事,学会沉默,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宁可沉默,也不说破。
说人是非,很有可能会将自己拖入是非之中,还不如笑而不语,沉默以对。
一个人的沉默,是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是一种淡然的心境。
沉默的人做人低调,纵使才华横溢,也不会到处显摆,当然也不会随意评价他人,贬低他人,这样的人不显山不露水,自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说话是本能,闭嘴是本事,做人,沉默是金。
人一旦悟透,就会变得沉默,能适应任何环境,能避开是是非非,学会了沉默,便是拥有了看淡一切的成熟!
让你我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