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小时候在家放牛的时光,我不用担心家庭,不用担心工作,不用担心对象,只关心我在草坪上睡一觉醒来我的牛还在不在。
这是多少农村娃儿的心里话。这个社会给我们这代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压得我们快喘不过气来,我们一边抱怨,一边极力挣扎。在某个没课的冬日下午,我坐在学校公园的长椅上读着余华先生的《活着》,看的入神,一束光缓缓移到我准备翻开下一页的指隙间,猛一抬头,晃得我眼睛生疼。那一刻仿佛自己回家去了,回到了读二年级的那个夏天,某个放学的下午,我背着沉重的书包,穿着破破的但且干净的鞋子狂奔回家,家里住在一个被竹子包围的湾湾里,每次到湾脚就会冲着家里大叫,“奶奶,奶奶,奶奶”,除非她答应我,不然我就不回家,那是个玫瑰般的下午,刚望着大门想叫出口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我的家,一栋只有两层楼的小木房那一刻竟是那样的壮丽,仿佛披上了金装,一片都是黄灿灿的,山里的孩子那时候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没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没见过灯红酒绿的都市,那个画面就那样定格了,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有奶奶的孩子。
那个时候只有我和哥哥奶奶在家里,屋顶是冒烟的,回家地上是有水的,饭是热的,偶尔锅里还有蒸红薯,门口还是陡坡但是没有野草。午后被太阳照过的房子是香的,踏在木板上起的灰也是香的。那个时候,家里没有手机,但每个金黄色的夕阳照在家里的房檐四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比我现在拍过的任何一张风景照清晰,后来见过了浮沉世间的各种美景,依然无法代替那一幅景象,因为,我长大后,就没再见过了。家里哥哥结婚较早,现在我已是两个孩子的姑姑了,我跟她们说了很多关于我小时候的事情,我告诉她们,以前的我们,童年不在电视机旁,我们都在田野里,在山上,在树上,在小溪里;以前的方圆几里除了杉树都是光秃秃的,家里一楼的柴堆总是满的;以前大家出门都是不用关门,过年过节都是相互窜门的;以前我们在学校吃的都是早上家里包的午饭,上下学都是用跑的……
猛一晃过神,只是消失好久的太阳今日探出头罢了,但是不知怎的,我能感觉它是热的,但是它并不温暖。我想,消失的不只是那片夕阳,更是整整一个童年时光吧。
作者:唐裕香
2019年12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