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产品)有一个好名字有多重要?
举个栗子:
巴哈马群岛现在有一个著名的热门景点,叫天堂岛;而它以前叫猪岛的时候,无人问津。
再有,云南以前有个小地方叫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你们都知道的对吧。
《定位》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不同的字词之间,甚至人名之间,在审美上给人的感受,是有高下之分的。
比如,"刁德一" 和 "楚云飞" 这俩人,一听就觉得刁德一是个鬼鬼祟祟的家伙,而楚云飞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再看看,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若写成 "马力连·门罗" ,看上去多么糟糕,完全失去了美感。
怎样起一个好名字呢?观察下身边那些好的品牌名,大多具备以下三个核心特点:
- 准确
- 简单,好听好记
- 有个性,有辨识度
1. 准确
好的品牌名字应该是能体现出品牌的功能、气质或调性,确保这些东西对应到品牌名字上,是与之匹配的,感觉上是准确的。
微软的 Bing 搜索引擎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中文取名为 "必应"。字面上的含义很完美地对应了产品功能。用户甚至会感知到 "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的产品态度,无形中也提升了产品的亲和力和可信赖感。
卖洗衣粉的,叫立白;
分发新闻的,叫今日头条;
做汽车的,叫奔驰;
卖家居的,叫宜家。
看上去好像毫无特点,既不酷也不文艺,但这样的名字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在今天品牌、产品繁多的商业社会中,「准确」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尤其对于一个准备进入市场的新品牌、新产品,尽量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明白你是干什么的。
2. 简单,好听好记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起名字喜欢用动物和植物?
想想还真是,比如这些:
天猫、飞猪、虾米、途牛、闲鱼、蜗牛、三只松鼠、熊猫、猎豹、蚂蜂窝、蜻蜓
苹果、小米、坚果、果壳、豆瓣、豌豆荚、花椒、土豆、番茄、荔枝
一个靠谱的解释,大概缘于广告行业里的 3B 理论:Beauty、Baby、Beast(动物)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能造成整个系统未来状态的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这一理论称之为「混沌叠加质变效应」。看完这段话,你能记得住这名字吗?
那换个名字,叫「蝴蝶效应」呢?
正因为动植物的具象感和熟悉度,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并很快接纳和记住。简单好记的名字在传播中起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可口可乐" 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翻译名称,不光字面上看起来贴切舒服,听起来也是悦耳有韵律。但在上世纪 20 年代传入中国时,据说曾被译为 "蝌蝌啃蜡",销量惨淡。
现在看来,"蝌蝌啃蜡" 是多么可怕的烂名字,既难看又难听。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导致销量惨淡也就不奇怪了。这足以说明,「听上去不错」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传播效果。
3. 有个性
最后,在保证 "准确" 的前提下,一个有个性(甚至有点淘气)的名字,也是加分的。
- 有妖气,漫画网站
- 饭否,国内第一个山寨 Twitter,美团前身
- 知乎,国内知识问答社区头牌
- 饿了么,订餐平台
- 去哪儿,在线旅游平台
- 红杏,VPN翻墙软件。超高辨识度,稍一联想就知道产品是干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