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周四,儿子上学的第17天。
01
感恩儿子的心里藏着妈妈
一大早,儿子精神抖擞地上学——我最喜欢看到他这样的精气神。
昨晚他告诉我说,今天有美术课,要记得带图画本去教室。还说起上一节美术课,要用到扭扭棒,而因为他没有带去,结果没能上那一节课:老师,能这样吗?我心里想。
因为美术科一开学就列出了清单,让家长买材料,一堆东西,孩子不可能每天带着来来去去的,所以我跟老师建议说,哪天要用到什么东西,能不能提前在群里说一下,然后家长懂得给孩子准备。
结果没有看到任何相关通知,但儿子就因为没有带扭扭棒,而被老师说“没带材料就不能上课”。
我听着孩子回来这样说,我的心都受伤,那幼小的孩子呢?有谁顾及到他的心灵吗?我说你跟老师说到妈妈办公室拿材料,就几分钟的事,不行吗?儿子说,老师说不可以随便进出教室。
办公室跟儿子教室的距离,就是前后两栋教学楼的距离。但成了无法跨越的距离。老师或许有老师的纪律,但是,一节课40分钟,你不给他上课,你让这小孩干什么呢?左边是纪律,右边能不能是人文关怀?它们本可以成为扶持孩子成长的平行线。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是残酷无情的。刚上学的孩子,心灵就像清澈透明的湖水,大人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映入其中,泛起涟漪。久之,是平和,还是褶皱,慢慢都会看得出来——无法磨灭。
所以,任何一个老师,都要特别注意自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不管哪一个家长,都无法护孩子周全,保护他的心灵不受外界的伤害。
也是这个缘故,有时家长教育孩子的东西,跟他亲身经历不同,孩子就开始不相信家长所说的东西,有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的不听话——我总告诫自己,多站在孩子的位置,看看这个世界,然后才能告诉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言归正题。中午放学回来,孩子非常高兴地拿着美术课的作品送给我,扭扭棒做出来的戒指、手镯,还有一个小朋友,儿子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妈妈,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就让他陪着你。”
两个脚站不稳,还多了一个支架儿子,是军大衣。感恩我的孩子,把自己的母亲藏在了心里。
02
学习一个道理:“穷是因为身体太差”
午休前,我们一起看了一段视频,主题是“穷,是因为身体太差”。为什么这样说呢?
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质:比如说精力充沛、记忆力好、行动力强、注意力集中。这些就是能成事的特质。就像一块优质的电池,充一会电就能持续续航。
而气虚体质的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即使休息了很久,也提不起精神,甚至很多人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感觉什么都没意思,不想努力,也不想奋斗。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人不想努力,而是在身体这道门槛上,就输了。
所以身弱之人,一定不要内耗,不要被烂人烂事拉扯;要节省每一丝精气神,要住小一点的房子,尤其是卧室,这样才能聚气。
那怎样才能有慢慢变好呢?要从运动、饮食、情绪和休息这四个方面来注意。
第一方面:运动习惯。合理的运动,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精气神,但并不是强度越高越好,要注意不要让运动过度损耗本就不多的气血。可以八段锦、瑜伽、散步、走路等等。
要记住运动是为了健康,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和脑力去学习去赚钱。
第二方面:饮食习惯。第一步就是断掉外卖,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商家用的是什么油来炒的菜。并且要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品,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会伤害你的原装部件。要多吃清淡温暖的食物,少去外面的餐馆。
要记住吃东西是为了让身体舒服,而不是只是让嘴巴舒服。
第三方面:情绪管控。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费信息的时代,人人都在制造营销信息,焦虑和攀比也成为了常态,但是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不断消耗我们的气血。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成了无用功。
为了自己有更好的情绪,我们一要多看传统文化书籍,或者能让人开窍的书。二多去安静的公园里坐一坐,这叫内守。
我特地延展,学习了一个新词“内守”——
内守,原是对内守卫本土或本身的操守。
在《新书·过秦上》中提到,内守可以解释为对内守卫本土,也可以指本身的操守。
在中医养生和《黄帝内经》的语境中,内守更多指的是精神内守,即通过调节心态,使身体和心灵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这种方法强调内在精神的安定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积极心态,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甚至延缓衰老。
具体方法包括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冥想、深呼吸、瑜伽、音乐等),关注内心需求,培养积极心态,练习静神(如抑目静耳、调息练功等),以及保持安和的处世态度。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身体和心灵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
第四方面:作息规律。身弱之人一定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还有,不要用玩手机、打游戏来打发无聊,那是本该拿去学习和赚钱的精力和时间,不要用来损耗自己。
正确的休息方式应该是散步、冥想、阅读、亲近自然。有时间就去山里或者森林公园里,感受自然之气会让我们更加放松。
把以上四点变成习惯和本能,我们的生活就会越过越好。
能把你拉出深渊的只有你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救世主。
这些道理对于一个没到七岁的孩子而言深奥吗?难懂吗?看起来似乎是那样,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知不觉间渗透的。
Ps.放学玩的时候,被同学用舞台上破损的瓷砖片砸到了右边锁骨的位置,跑回办公室哭着告诉我“疼”——那真是疼了,我很久没见儿子这样哭了。
Ps.“黄咳怪兽”
今晚儿子说:“老师叫我‘黄咳怪兽’。”我听了好几次都没搞清楚“黄X怪兽”是说什么,最后才搞清楚是“咳嗽”的“咳”。
儿子说他咳嗽所以班主任老师叫他“黄咳怪兽”,我问他喜欢老师这样叫他吗?他说不喜欢,但他不敢跟老师说。
Ps.炳仁带着女同学去找同学妈妈
下午我走出办公室,无意间看见炳仁和一个女同学的背影,估计是刚从校医室走出去。以前有过炳仁陪不舒服的同学来看校医的情况,于是,我过去问问校医孩子怎么了?
校医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她说,炳仁陪那个女同学过来说,她仔撕了这个女生的作业本……校医告诉这两个孩子,让他们去跟班主任说明情况。
晚上回家才想起这么一回事。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还说校医阿姨说得对,在班上发生什么情况,要去跟班主任汇报情况,而不是来找同学妈妈:本子又不是同学妈妈撕的。
没想到儿子的回答更令我吃惊——他说就是班主任老师叫他陪着这个女同学去找同学妈妈的。
学生出现了问题,班主任除了要教育学生,还应该跟学生家长直接沟通,现在这样处理算什么方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