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内地的一个朋友聊天,说到鼎鼎大名的“俞敏洪”的时候,她电话里一脸无辜地说,我不认识他。
当时我真的有些惊讶,这年头。还有人不认识他,尤其是家里有娃的家长。后来,想想,内地确实和沿海或者一线城市有所区别,相对安逸的环境,所以不知道也很正常。
但是在北上广深,只要做了家长,都知道一个流行词汇叫做“鸡娃”,鸡娃是一个动词,代表的是是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超级持续的状态。
鸡娃以绝大多数中产阶级为代表,也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最有力的代表,从农村通过高考最后扎根了一线城市。
外表光鲜,职业不错,受人尊重。让他们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娃的未来还不如自己。所以必须的鸡娃,然而鸡娃也分好多种,有学科路线也有才艺路线的,但是不管那一条路线都很卷。
鸡娃有一种没有大钱但是父母身体力行,数学英语信手拣来样样精通,也有一种父母财务自由,各种高大上的才艺培训希望孩子无所不通的。
鸡娃的结果,有人人羡慕的牛娃,也有恨铁不成钢的的普娃。但是如果你不参加鸡娃的大军,连朋友聚会都只能尬聊的那种,你真的会发自心里的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关注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学业表现得不如人意,都成为压垮学霸家长的情绪稻草。
如果说,过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只是为人父母的天性,当今一代,生娃而不“鸡娃”就是糟糕的家长,鸡娃是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就是高知父母的常态。
热播剧《小舍得》更是借演员之口,道出全民教育焦虑,“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我们,职位也没有我们高,这或许是我们必须学着接受的事实。”
表面上看,社会竞争的加剧,上升通道的堰塞,不拼命努力怎么实现出人头地,是学霸父母们的口头禅。拼尽全力,才能留在原地,躺平等于阶层下滑,是城市父母藏在心底的恐惧。
昨天看一个博主说“鸡娃”就是一帮认清了现实的残酷又不愿亲自努力还持续鸡娃的人,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字“懒”。
当有的父母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鸡娃就是操碎了心自己的娃还是普娃的时候,那就是鸡娃不如鸡自己。因为你很清楚也许在同龄人中你更加的有优势,或者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还是能超越身边的其他人,而你的孩子就是给他安装一个风火轮也跑不过别人,你累孩子也累。
看过很多的孩子,有的时候也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教育就像上了高速路一样,而且是一旦开始就不能掉头,一条道走到黑心里没底,中途想要变道又难上加难。
我们的娃躺平显然是没有资格的,家里没有矿,也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未来可以横着走。
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希望她们的未来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不想她们这一生背负着我们这一代没有完成的目标,所以首先自己不能懒。
哪怕人过中年,哪怕像蜗牛一样匍匐前进也要激励自己。
愿我们要鸡的娃早日读懂父母的努力能够自己努力,自己鸡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