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操着一种很奇怪的口音对你说:“我是你领导,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你一听就知道他是骗子,他甚至会觉得你不是在被骗,而是在被羞辱,或许你会想:骗子现在也太不敬业了吧?接受过培训吗?有成功率的考核吗?这么蹩脚的口音和骗术是拿不到年终奖的吧?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你实在是多虑了。蹩脚的骗术才是高明的骗术,为什么?因为骗术背后的数学逻辑是条件概率。
什么是条件概率?
请问,中国有多少人会网上购物?如果你在超市里做问卷调查,概率可能是30%;如果你在微信里做问卷调查,概率可能是80%;如果你在淘宝做问卷调查,概率可能是100%。这一切都因为条件变了。
现在我们回到骗子的电话,继续讨论为什么骗子听上去那么像骗子。我们先做一个假设,这个世界上有20%的人容易被骗(60%的得手率),而另外80%的人很难骗(10%的得手率)。
那么,骗子的总体得手率是多少呢?
20%(易骗)✖️60%(得手)+80%(难骗)✖️10%(得手)=20%。
得手率20%,意味着骗子打5个电话能骗到1个人,看起来“效率”有点低。
那怎么办呢?要想办法增设一个条件,把那部分“难骗人群”筛选出去,而这个条件就是故意很像骗子。设定了这样的条件后,难骗人群听到奇怪口音,感觉明显不是自己老板时,会很快挂断电话,这样骗子就不用在他们身上多费口舌了,而骗子真花时间去聊的人群随之缩小为“易骗人群”。
这样骗子的成功率就提升到了60%,即打5个电话能骗到3个。
这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听上去就像是骗子的骗子,行骗成功的概率提高了三倍。
就是条件概率的威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