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118/54fd28a509465950.jpg)
2018年8月31日,我们开学啦!我们有一个线上的“黄埔军校”。它就是剽悍江湖运行学院4.0。这个学院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一个试炼场,是培养第九期剽悍行动营管理组的。更难得的是,我们都是自愿报名,自发地想去学习,想去帮助更多的人。
你知道,我的伙伴们,有多“可怕”吗?一场开营晚会,早上新建的微信群,领任务,大家一起筹备,几秒钟后,任务就被领走了。“可怕”的不止速度,更是质量。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在线上办一场晚会,准备时间也就11个小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完美的。
早上5,6点,群里就开始活跃了,有领读的伙伴,分享她的读书感悟。我们共同研究这一本书,效果比一个人读,要好太多!早读结束后,任务发放时间,又是几秒钟,干活儿的职位,一抢而光。抢到职位的伙伴们,是一起合作,办晚上的分享会。有写文案收集问题的,有设计海报负责宣传的,有主持人联系嘉宾hold住场子的,有时不时跳出来热场子的,当然少不了两位幕后的统筹。“班主任”充分放权,让我们去锻炼,偶尔会发生小意外,“班主任”都会火速出现,温柔地帮助我们解决。
这一场分享会,光是筹办,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还有各个职位不同的技能。每场分享都是干货满满,大咖分享刚刚结束后,伙伴们整理的逐字稿,音频合集,思维导图,笔记等等就分享到群里了,因为我们都相信猫叔说的: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大家集体表白大咖,以示感谢,最好的感谢方式莫过于,将分享学会,并去做到。
还记得鱼哥分享的文案技巧,我们听完分享后,上交的作业,都用的666,有的老铁发朋友圈时,也会用到这个技巧,点赞的人数比平时多了一半呐。一起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会有优秀的老铁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他们来自不同职业,有宝妈,有职场精英,有学生党。我是一枚宝妈,听了分享后,受益良多。
第二本书是【运营手册】,分享的大咖来自运行学院的五个运营岗位:思维启发官,活动搞事官,点评指导官,设计策划官和内容数据官。大咖们压箱底的分享,让我们知道每个官的职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去做到。我们每天“抢”的任务,每个小任务都会涉及到每个运营官的职责,在我们不断练手后,更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职位,擅长什么职位,还有大咖的“大腿”可以抱,可以更快速地学习,成长。
运营离不开沟通,我们有幸,听了汪一星老师的分享【极致沟通的四大神器】,被他幽默,温暖的声音俘获,一场语音,竟给我们到来了画面感。分享的内容有倾听,区分,提问,回应。每一部分,都需要我们好好消化。参加行动营前,我与现实中的人沟通,是存在障碍的,但是经过了4个月的线上交流后,在现实生活中,我可以自信地表达出,我想说的话。
也是在行动营,我知道了“复盘”。复盘不等于反思,复盘是成长的加速器。张婷婷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什么是复盘,以及它与总结的区别。复盘的方法是什么?怎样去做?听了分享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写的【每日复盘】是流水账。现在我的复盘已经改进了。
第三本书是【爆款文案】,在社群里,每天都会看到,包罗万象的群公告和暖心的碎碎念。丹丹和一白大大分享了她们的经验,我知道了,原来群公告是要包含昨天,今天,明天的。碎碎念分为早上,晚上。碎碎念不是无休止的啰嗦,而是彼此拉近感情的口语化交流。鼓励同伴打卡,交作业,也不仅仅是一句加油就可以的。在这小小的每条消息里,都可以找见文案的影子。
院长米大大分享了【朋友圈运营秘诀】,我知道了这个秘诀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去做。如何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获与成长。
副院长娜儿分享了【朋友圈文案写作技巧】,热情的她分享完干货后,线上指导我们写文案。我们一起在石墨上写,她随时教导我们,那种震撼的感觉,现在还有。
副院长一二分享了【关于复盘的种种秘诀】,三个小时的分享,我的内心是期待到震撼再到平静。分享里有一个“傻逼指数”,是指,你觉得自己多久以前是傻逼?时间越短越好。它表达了你认知能力的提升。看到大大2000字左右的【每日复盘】,内心突然就平静了,没有了焦虑。那么优秀的人,还在那样努力,那样认真,我有什么好焦虑的,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来就好了。
听到大大说,会一对一沟通提交复盘的人,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那么优秀的人,愿意花时间去教导我这个小白。她的时间多宝贵啊,但是她还是愿意,把她的时间花在我们身上。这都离不开猫叔的影响,猫叔那么牛逼的人,还是在不断地精进着自己,还在带领着我们一起牛逼!
“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活着。”
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小睡了一会儿,又爬起来写作业。没有人逼迫,只是因为,在剽悍江湖里,只要我想成长,就会有许许多多,温暖的手拉着我。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82118/1cf479ed511af03d.jpg)
感谢阅读!
(1组-车琳淞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