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夜(2)

第三夜(2)

作者: 月曦花宸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10:47 被阅读0次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哲人: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但是,要说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那绝对不是,人原本为什么要寻求认可呢?说得再直接一些,人为什么想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呢?

  青年:答案很简单。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可以增加自信心。对,这就是“价值”的问题。先生您上次不也说过吗?自卑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我我正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所以才一直活在自卑之中。

  哲人:那么,我们用一个身边的例子来考虑一下。比如,假设你在工作单位捡了垃圾,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有人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青年:这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啊。如果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感谢,那也许以后就不会再继续去做了吧。

  哲人:为什么呢?

  青年:捡垃圾是“为了大家”。为了大家流汗受累,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得不到。如果这样的话也许就不想再做下去了吧。

  哲人:认可欲求的危险就在这里。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青年:赏罚教育?

  哲人: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评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捡垃圾。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青年:不对,请您不要把话题缩小!我不是在讨论教育!希望得到喜欢的人的认可,希望被身边的人接纳,这都是非常自然的欲求!

  你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青年:不不,这是非常自私的论调!您是说要只为自己着想,自以为是地活着吗?

  哲人:在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

  青年:先生您还是中了虚无主义的毒!您是说人们都可以为自己活着?这是多么卑劣的想法啊!

  哲人:这并不是虚无主义,而且正好相反,如果一味寻求别人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而且,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青年:不对,这简直是一种彻底颠覆我们社会的论调!我们都有认可欲求。但是,为了得到别人认可,首先自己得先认可别人正因为我们认可了他人,认可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这种相互认可,我们才建立起了“社会”。先生您的主张诱导人孤立甚至对立,是一种令人唾弃的危险思想!是足以挑起不信任感和猜忌心的恶魔式的教唆!

  哲人:哈哈哈,你用的词可真有意思。没必要那么激动,咱们就一起来想想吧。得不到认可就非常痛苦,如果得不到别人和父母的认可就没有自信。那么,这样的人生称得上健全吗?例如,有人会想:“因为神在看,所以要积累善行。”但这是与“因为没有神,所以可以无恶不作”之类的虚无主义相对的一种思想。即使神并不存在,即使无法得到神的认可,我们也必须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且,正是为了克服无神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

  青年:这和神的事情根本没有关系!请您更加认真,更加直接地考虑一下活在俗世中的人们的心!

  例如,希望获得社会性认可的认可欲求又会怎样呢?为什么人想要在工作中出人头地呢?为什么人要追求地位和名誉呢?这是一种希望被社会整体认可的欲求吧!

  哲人:那么,得到了认可就真的会幸福吗?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就能体会到幸福吗?

  青年:哎呀,这个嘛……

  哲人: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首段,这其实都是受“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但是,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吧。因为那样就会一卫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也许你会感到意外。但是事实上,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活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青年:那么,您是说要我做一个任性自私的人吗?

  哲人:并不是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先了解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这样一主张。

  青年:课题分离?这可是个新词啊!那我就听听吧。


  青年的焦躁情绪达到了顶点,要否定认可欲求?不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要为自己活着?这位哲学家究竟在说什么呢?认可欲求不正是人与他人交往形成社会的最大动机吗?青年心里默默地想:如果这个“课题分离”的主张不能说服我的话,我这一生都不可能再接受眼前的这个男人和阿德勒了!


未完待续……

下节预告: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相关文章

  • 一个10岁男孩的连载小说(三)

    今天发第三部:红夜-血夜!

  • 一千零一个梦境

    噩梦第一夜 噩梦第二夜 噩梦第三夜 噩梦第四夜 噩梦第五夜

  • 夜(2)

    夜的波纹毫不费力把人们的欲望包裹起来 这时 月亮的耳坠尽显它的浪漫 光滑蓝色的耳鬓

  • 《夜》2

    每一缕空气都在躁动 天花板不停提醒 出去 去奔跑 去跳跃 去流出最滚烫的汗水 每一个软件都在说话 空空的通讯录 加...

  • 夜2

    我在深夜里醒来 又在黎明前睡去 孤独把我拍醒 又将我抱紧 夜给我盖了被 睡意如浪潮般席卷而来 转眼间眼前便有了光

  • 夜(2)

    夜晚最不重要 这该死的夜 我所有的诗都与你有关 我挑着星光上山 拿一把锄头,埋葬弄疼我的月 船前的倒影告诉我不必如...

  • 夜2

    活力,白天一番的热闹叫夜吸取,夜好沉寂,坐在夜中,身上唤上一种苦涩之感,无力感,感情受伤地,在生活挣扎里。 失去了...

  • 夜(2)

    听着一夜风雨,一道白光闪现,天就亮了。

  • 夜/2

    晚上十点以后的时间,才是属于女人自己的。 孩子,工作,家务,方方面面的细小的琐碎的事情总让人忙的焦头烂额。白天似乎...

  • 夜(2)

    夜的安宁淹没了白昼各种欲望的嘶鸣,抚触着月光的肌肤,我感知到了大地灵魂的脉动。 夜的微笑真切美丽,夜的呼唤温柔缠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夜(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an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