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最核心的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
封皮上,一段小字,“让读者尖叫的阅读方法---原来这么简单!”
还是用了感叹号!这是严重的标题党。
讲书其实是很难的,但书中没有让我找到如何让自己克服讲书的心理障碍和环境压力。
樊登是国内读书服务第一大IP,我从2016年开始关注,虽然不是每期都听吧,但也很喜欢他的讲书风格。 这本《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主要还是以鼓励大家通过讲书来深刻理解一本书。
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读书讲书的好处、樊登的讲书经历、如何拆解并讲好一本书。
第一部分,讲书是一种高效的沉侵式学习方法,它会倒逼我们加大对思维的训练强度。
要讲一本书,我们自己要搭结构、找逻辑、讲故事、梳理价值等。
这与费曼学习法——以教为学,不谋而合。
看来世界上,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通过教别人,给别人讲书、讲课,做分享,来倒逼自己更快速的成长。
原来这么简单,但99%的人都做不到。
大部分人阅读并不想讲书,也没有那条件和外部环境刺激,说实话讲书毕竟还是比较专业的事情。
爱学习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但要下定大的决心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行。
如何跟自己的职业能融化最好,否则很难持续。比如,组织部门几个爱学习的同事,“挑战一年讲15本专业书”。
挑选一本书、读完一本书、写段感想或者读书笔记发朋友圈、做个思维导图讲给别人听……
这个难度和时间精力的投入程度,是成几何级增长的。当然好处也是几何级回报的。
第二部分,樊登老师的讲书之路,几乎很难复制。
首先是大学期间的辩论经历,对于讲话发声逻辑有了比较高水品的训练,
其次电视台工作的经历,让他在镜头或者公众面前几乎能够完全脱敏,
最后就是第一次通过讲书赚钱之后,开始进行每周分享一本书的节奏进行刻意练习。
……
一步步很自然的过渡过来,前面的经历都为后面的指数级爆发提供了“资产”积累。
当然樊登老师在大学参加辩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职业讲书。但他辩论的经历却给他后来讲书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发音、控场、思辨等基本功。
这说明什么?
大学期间参加一些辩论或者写作演讲之类活动,对未来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我们大部分人大一还有点参加活动的激情,到了大二基本就剩下打游戏了。
也许是自己的机缘不够,也许是环境不行。
说自己不努力有点冤,因为那时候都不知道啥事值得努力。
以前的经历我们无法悔改,但毕业十几年之后,通过整合自己多年的阅历,找到一个突破点,这才是樊登老师给我们的真正提示。
如果还没有,那么当下我做些什么,能够为未来十年的自己提供支撑?
如何在工作中提炼出对未来更有价值的技能,如何学习,学点什么、练点什么?
第三部分,选书、解读、再创作,演讲。
打通一个人的阅读、写作和演讲三大能力。
关于阅读,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两点,那就是不要断、不要划线。
这也是我当下读书的主要毛病,每天有公众号文章、得到专栏要学习,一本书总是断断续续地看,有时候没有看完就换另一本了。
如果不是今天开始决定写书评,这本书估计也很难完整的看一遍。
其次就是我有阅读划线的毛病,划线的时候觉得真爽。
一本书如果自己没有划线,我都不记得是否读过,一看自己划线了,就说明读过了。
但其实,还是啥也没记着,主要是没有事后总结,比如写个书评。
关于拆解一本书,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列一个问题清单: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写作背景是什么?
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写作的逻辑和框架是什么?
有哪些支撑性的故事和案例?
……
结合自身也可以提出来: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解决什么问题?想得到什么价值?
书中方法自己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还存在哪些困难?
比如,我读《读懂一本书》其实是想把市场上几本关于读书方法的书都读一遍,然后总结一下,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不能,以便我开启以后持续的阅读人生。
最后再说下关于讲书,最主要的还是演讲能力。
开场如何吸引观众?如何通过故事来讲述道理?……
其中有两点我收获比较大,
一是,讲书不为取悦听众,虽然讲着要有爱,有同理心,但最终他们爱听不听,我们不要纠结。
二是,多数情况下,讲书还是高认知人向低认知人群输出。要是你比我认知还低,我凭啥浪费时间来听你讲啊,但樊登老师的意思是,并不是职务比我们高,年龄比我们大的人,认知水平旧比我们高。要相信自己,既然有机缘让我们面对他们了,那就是大胆地讲。但说实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种机缘的,除非你光环够多,够亮,所以起步还是现在自己的小圈子进行分享。
知识付费领域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先小圈层,一步一步迭代升级到能给大企业家讲课的水平的。
……
最后,我也想说,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成年的人学习必须从阅读开始。
网友评论